1985年,南州市郊的风裹着土腥味,刮得林砚后颈发紧。
他蹲在菜窖口,指尖捏着刚从现场带出来的粗棉布手套,指腹能摸到残留的湿土。上午案情分析会的争执还在耳边打转——李建国拍板定了方向,要盯着和死者有口角的邻居王老头,赵伟在一旁帮腔,说“老刑警的眼光错不了”,只有他提出泥土有问题,却被当成新人毛躁的想法,轻描淡写地压了下去。
“林砚,发什么呆?队长让咱们回局里整理笔录,你杵在这儿喝西北风呢?”赵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不耐烦。他手里攥着文件夹,页角被风吹得哗啦响,眼神扫过菜窖时,明显带着嫌脏的闪躲。
林砚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没接话。原主的记忆里,赵伟一直瞧不上他这个“靠分配进来的学生娃”,如今自己刚露了点不同的想法,对方的敌意更重了。他要是现在提“回去重新勘查”,保准又要被阴阳怪气一顿。
“走啊,愣着干啥?”赵伟又催了一句,转身往警车的方向走,脚步快得像是怕多待一秒就会沾上晦气。
林砚望着他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眼黑黢黢的菜窖口,心里的念头愈发坚定。80年代的刑侦条件差,没有DNA比对,没有监控录像,连现场勘查箱里都只有卷尺、手电筒和几个玻璃标本瓶——但这不是放弃细节的理由。死者鞋底那层青灰色的泥土,明显和菜窖周围的黄土不一样,那是关键线索,绝不能就这么放过去。
“我去上个厕所,马上跟上来。”林砚对着赵伟的背影喊了一声,不等对方回应,就转身往菜窖旁边的玉米地跑。
玉米刚长到半人高,叶子划过胳膊,留下一道道痒意。林砚找了个隐蔽的角落,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一支削尖的铅笔,还有一个空的鱼肝油瓶。这是他早上听李建国说要去现场,临时揣在身上的,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他快步回到菜窖口,先蹲下来观察周围的地面。菜窖周围被民警踩得乱七八糟,但死者躺过的位置还留着一圈淡淡的压痕。他记得早上苏晓验尸时说,死者是被人从背后袭击,然后拖进菜窖的——也就是说,死者鞋底的泥土,很可能是在被拖行前沾上的,甚至可能是在凶手的作案地点沾到的。
林砚戴上粗棉布手套,小心翼翼地拨开压痕周围的浮土,目光一寸寸扫过。突然,他在压痕边缘发现了一小块青灰色的泥土,比早上在死者鞋底看到的颜色更深,还夹杂着几颗细小的颗粒。
他屏住呼吸,用铅笔尖轻轻挑起那小块泥土,仔细看了看——颗粒是不规则的,表面有点发亮,不像是普通的沙子。他把泥土放在纸上,又继续在周围找,很快又在离压痕不远的草丛里发现了两处同样的泥土痕迹,还在其中一处找到了半片细小的、像是砖屑的东西。
“果然有问题。”林砚心里一沉。菜窖在城郊的农田里,周围都是种庄稼的黄土,哪来的青灰色泥土和砖屑?这说明死者生前去过有这种泥土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很可能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他把找到的泥土和砖屑小心地收进鱼肝油瓶里,拧紧瓶盖,又用铅笔在纸上记下发现泥土的位置、数量,还有泥土的颜色和质地——这些细节,他必须记清楚,回头才能说服李建国。
刚把东西揣回口袋,远处就传来了警车的鸣笛声。林砚心里一紧,怕是赵伟等不及,要开车先走了。他赶紧拍了拍身上的土,快步往警车的方向跑,刚跑到路边,就看到赵伟坐在驾驶座上,正不耐烦地按着喇叭。
“你磨磨蹭蹭干啥呢?队长要是问起来,我可不管你。”赵伟皱眉瞪着他,语气里满是不满。
林砚拉开车门坐进去,假装擦汗:“肚子不舒服,蹲久了点。”他没提勘查的事,有些话,得等有了确凿的证据再说。
警车沿着土路颠簸着往市区走,林砚靠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攥着装着泥土的鱼肝油瓶,指尖能感受到瓶子的凉意。他闭上眼睛,开始在脑子里梳理线索:青灰色泥土、砖屑、不规则颗粒——这些特征让他想起了一种东西,但是又不敢确定。
他需要确认这种泥土的来源。南州市区里,哪里会有大量的青灰色泥土?砖厂?水泥厂?还是建筑工地?
“赵哥,你知道咱们市周边有砖厂吗?”林砚突然开口问道。
赵伟愣了一下,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带着疑惑:“你问这干啥?查案子归查案子,别瞎打听没用的。”
“没别的意思,就是早上在现场看到点奇怪的泥土,想问问。”林砚说得轻描淡写,眼神却紧紧盯着赵伟的反应。
赵伟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城郊有个红星砖厂,离菜窖不算远,不过那破砖厂快倒闭了,没几个人上班。你问这个干啥?难不成你还觉得王老头是砖厂的人?”
林砚心里一动,红星砖厂?离菜窖不远?这倒是个值得查的地方。他没再接话,只是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