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选拔官员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个是官员大多从权贵子弟,比如郎中、中郎及二千石官员子弟或者富家子弟中挑选,他们未必就是贤能的人才;另一个是评判标准变成熬资历,只要任职时间长就能升官,却忽视了实际政绩——有能力的人可能被长期埋没,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没能力的人反而靠时间混到了高位,这就导致挑选官员时贤愚难辨、廉耻不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各地的高级官员,比如列侯、郡守、二千石官员从各自的管辖范围内选拔贤能得人才,每年必须推荐两人到朝廷任职,然后通过他们的表现考察推荐者的识人本事。如果推荐得是贤能的人才就奖赏,反之就惩罚,这样官员们就会全力的发掘人才,天下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其次选官还应打破时间长短定功劳的旧制,以他们的实际能力授予官职、以品德的高低决定职位的高低,这样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位,让没本事的人退位。还有个人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今圣人并非突然就显贵起来了,尧从诸侯起步,舜在民间崛起,都是靠积累而成的。一个人的言行无法隐藏,看似一个十分微小的选择却会慢慢地塑造命运:积累善行就如同身体生长一样,每天进步却不自知;积累恶行就如同灯油耗尽一样,不知不觉就走向了衰败。这就是为什么尧舜能流芳千古,桀纣却遗臭万年, 关键就在于是否注重 小事的积累:善待百姓的每一个决定,纠正弊端的每一次行动,看似细微,最终都会汇聚成改变天下的力量。生活就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的,把每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就算福分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但祸事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
所谓 的“道”,其实就是让人保持快乐而不放纵,始终做善事而不感觉到疲倦。人们如果遵循这个 “道” 来做事,万世都不会有弊端,如果出现了弊端,那必然是偏离了 “道”的范围。如果国家政治混乱、政令不通,一定是因为执行古代圣王的 “道” 的过程中有所偏离,这时就需要用 “道” 中被忽视的部分来补救出现的弊端。夏、商、周三代圣王的治国方法各有各的侧重点(夏代推崇忠直,商代推崇恭敬,周代推崇礼仪),但这并非彼此矛盾,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面对前朝留下的社会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治病。孔子说:商代继承了夏代的制度,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了商代的制度,废除和增加的内容也是能知道的;以后如果有朝代继承周代的制度,哪怕过了一百代,其制度也能推测出来。 这说明一个国家无论经过多少代君主,治国的根本原则都离不开夏、商、周这三种道的框架。为什么孔子没提夏代之前的虞舜和唐尧之间制度的增减呢?那是因为尧舜时代天下大治,他们的治国之道是完全一致的,不需要修补弊端,所以只需要直接延续就行了。就像舜帝继位后,只是按天意修改了历法和礼仪颜色,其他的政策完全沿用尧的做法,本质上并未改变道的核心。道之所以深远博大,是因为它源于自然规律和正义原则,只要这二者不变,道的核心就不会变。比如夏禹继承虞舜、虞舜继承唐尧,三位圣王都是直接传承治国之道,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需要纠错,自然就无需改变。由此可见:如果继承的是一个治理良好的朝代,只需要延续原有的“道”就行了;如果继承的是一个混乱的朝代,那就必须通过调整具体方法来修复“道”的完整,但 “道” 的核心(如仁、义、礼)却是永远不变的。
汉朝建立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之后,理应改变周代那些过于繁琐的礼仪制度,回归夏代推崇的忠直之道即朴实真诚、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可为什么古今差距如此之大呢?或许是因为没有遵循古代治国的根本原则,或许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这就像自然界中,长了锋利牙齿的动物不会再长角,长了翅膀的鸟类却只有两只脚,这是上天让得到大便利的事物不再获取小利益。同样的道理,古代的官员享受了朝廷的俸禄,就不能再靠体力谋生或从事商业了,这也是得大利者不取小利的天道体现。但如今我们的很多官员那是既享受国家的高官厚禄,又凭借自己的权势与百姓争利。他们富裕显贵却经营工商业,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竞争得过呢?这样下去百姓只会越来越贫困,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走投无路,自然就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此时即便刑罚再多,也无法阻止百姓犯罪了,因为根本问题就在于官员与百姓争利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性。官员本应是百姓的榜样,百姓和远方民族都在观察和效仿他们的行为。如果官员一心追逐钱财、害怕贫穷,就违背了自身的职责(官员该追求的是仁、义、道、德,担心的应是无法用仁、义教化百姓,而非计较个人得失)。《易经》里说 背着东西乘车会招来强盗,意思是身居高位却做着百姓谋生的事,必然会引发祸患。真正的官员行事,应该像春秋时期鲁国丞相公仪休那样,坚决拒绝与民争利、坚守君子之道。此外,天下统一是古今不变的道义,但如今各学派观点不一、百家学说混乱,导致君主无法统一思想,国家的法令制度频繁变动,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凡是不属于儒家 《诗》《书》《礼》《乐》《易》《春秋》和孔子学说的其他思想,应当统统禁止传播。只有禁止了这种扰乱国家思想的学说、消除了学派混乱的现象,才能让国家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让百姓知道该遵循什么。这既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也是实现天下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资治通鉴新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