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汉朝已经消灭了南越,平定了西南夷,在这两个地方设置了十七个初郡,并按照当地的习俗对他们进行管理,还规定不征收赋税。此外,朝廷还下令南阳、汉中以南的各郡,根据距离的远近,为初郡的吏卒提供俸禄、物资、车马等。然而初郡又时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叛乱,他们时常就杀害了初郡的官吏,朝廷不想看到叛乱的发生,就征发南方的吏卒前往镇压,镇压叛乱每年就得耗费万余人,而镇压叛乱发生的费用都由大农来供应。大农只能通过均输、盐铁专卖等方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才能勉强维持镇压叛乱所耗费的钱财。然而军队所经过的地方,县官只能勉强供应,不敢擅自增加赋税。?
这一年,汉武帝任命御史中丞南阳人杜周为廷尉。杜周这个人外表宽厚,内心却极为的严酷,他的治理方式与张汤相似。当时诏狱关押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各种事被拘押的二千石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廷尉一年处理的案件就有上千件,其中大案牵连数百人,小案也有数十人,远的数千里,近的数百里,都要接受廷尉的审讯。廷尉和中都官的诏狱关押了六七万人,吏卒增加了十万余人。?法律终究是沦为了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归统治者所有。
公元前108年,?冬季十二月,天上下起了冰雹,大的像马头一样,这砸在人身上不得要了命了。随后汉武帝就派将军赵破奴率兵攻打车师,赵破奴率七百轻骑先行出发,先俘虏了楼兰王,随后发兵攻破车师,并借着强大的兵威震慑乌孙、大宛等国。春季正月,赵破奴由于战功卓着被封为浞野侯,王恢协助赵破奴攻打楼兰,被封为浩侯,于是酒泉的边塞亭障就一直延伸到了玉门关。?
汉武帝命人创作角抵戏、鱼龙曼延等杂技。?
汉军进入朝鲜境内后,朝鲜王右渠就派兵占据险要的地方,进行防守。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七千齐兵先到王险城。这个时候,右渠依据城池进行防守,他观察到楼船军的兵力相对较为薄弱,于是决定出城发动攻击。面对右渠的突然出击,楼船军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抵挡不住敌人的猛烈攻势,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逃入山中。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楼船军逐渐收拢那些失散的士兵,并重新集结起来。与此同时,左将军荀彘率领的军队正在攻打朝鲜浿水西岸的敌军,但可惜的是,他们始终未能攻破对方的防线。由于这两员大将在战场上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汉武帝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他决定派遣卫山前往朝鲜,借助强大的军威去劝降右渠。当右渠见到卫山这位使者时,他立刻叩头谢罪,表示愿意投降。然而,右渠心中仍然存在疑虑,他担心这两位将军会用诈术将他杀害。不过,当他看到卫山所持的信节时,终于放下心来,再次表示愿意投降。右渠随即派遣太子入朝谢罪,并献上了五千匹马,同时还赠送了大量的军粮。此外,还有一万多名随从人员手持兵器,准备渡过浿水。然而,就在这时,使者和左将军对这些人的举动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于是,他们对太子说:既然你们已经决定投降,就应该让所有人放下兵器。太子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也不禁犯起了嘀咕。他开始怀疑使者和左将军是否真的想要接受他们的投降,还是打算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决定不再渡河,而是率领众人返回朝鲜。卫山见此情形,只得无奈地回到朝廷,向汉武帝报告了事情的经过。汉武帝得知后,龙颜大怒,认为卫山办事不力,竟然让这样一个大好的劝降机会白白溜走。最终,汉武帝下令将卫山处死,以儆效尤。
左将军荀彘率军攻破了浿水西岸的朝鲜军队,大军一直走到了王险城下,顺势就包围了王险城的西北边。此时,楼船军也前来会合,驻扎在王险城的南边。右渠率军坚守城池,两路大军一连打了好几个月也没能拿下王险城。左将军荀彘率领的燕、代士兵以勇猛强悍着称,而楼船将军率领的齐兵曾因战败受辱,士兵们心里十分恐惧,军中将领也是惭愧万分,两军包围了右渠,但常持和节。左将军急于进攻,朝鲜大臣就暗中派人去与楼船将军约定投降的事,这一来一往的也没商量出个结果。左将军多次与楼船将军约定进攻,但楼船将军想接受朝鲜的投降,不与左将军会合。左将军也派人寻找机会劝降朝鲜,但朝鲜方面就是不接受,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向楼船将军投降,因此在这个事上,两位将军就不和。左将军怀疑楼船将军此前有失军之罪,如今又与朝鲜方面私下交好,且不投降,怀疑他有反叛之心,但不敢发作。?
由于彼此之间的不和,导致战事拖延,久久未能决出胜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调解,并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公孙遂抵达前线后,左将军向他抱怨道:朝鲜应该早就被攻下的,但至今未能拿下完全是因为楼船将军屡次不按照约定与我会合。接着,左将军还将自己对楼船将军的怀疑也告诉了公孙遂,他说: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恐怕会酿成大祸。公孙遂听后,也觉得左将军说的有点道理。于是,他决定以节符为信物,召见楼船将军到左将军的营帐中商议军情。而楼船将军这边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糊里糊涂的来了。然而,他刚进入营帐,公孙遂就命令左将军的部下将其逮捕。随后,公孙遂又下令吞并了楼船将军的军队。完成这一切后,公孙遂返回朝廷,向汉武帝报告了事情的经过。然而,汉武帝对公孙遂的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公孙遂虽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他的行为却过于草率和专断,严重损害了朝廷的权威和军队的士气。最终,汉武帝下令将公孙遂处死,以儆效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资治通鉴新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