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王城机械工坊内,耶律现盯着运转中的蒸汽机,眉头拧成了疙瘩。气缸与管道的连接处,白色蒸汽正丝丝缕缕往外漏,发出“嘶嘶”的声响,原本该带动织机飞速转动的传动杆,此刻转速明显慢了半拍——这已经是三天内第五次因为漏气导致效率下降了。
“可汗,又漏气了!”王铁匠急得满头大汗,手里拿着浸了果胶的麻绳,正要往接口处塞,“咱们试过麻绳、果胶、甚至把兽皮煮软了裹上去,可这蒸汽机里的压力太大,最多撑半个时辰,还是会漏!”
耶律现蹲下身,手指摸过漏气的接口,指尖瞬间被蒸汽烫得发红。他看着眼前简陋的密封手段,心里满是无奈:“要是有橡胶就好了……”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工匠都愣住了——“橡胶”是什么?他们连听都没听过。耶律现这才反应过来,橡胶是后世才广泛使用的材料,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他站起身,望着窗外,脑子里飞速盘算:后世的密封圈、输气管大多是橡胶做的,没有橡胶,蒸汽机的密封问题就解决不了,后续的蒸汽火车、蒸汽轮船更是无从谈起。
“橡胶树长在南方,新几内亚、东南亚那边才有,现在别说去不了,就算能去,等树结果、割胶,至少要十几年,远水解不了近渴。”耶律现喃喃自语,突然眼前一亮,“对了,苏联当年缺橡胶,不是用橡胶草提炼过胶质吗?橡胶草的学名好像叫‘俄罗斯蒲公英’,跟咱们常见的蒲公英是近亲!”
他立刻转身对马周下令:“马周,传我旨意,让漠北、辽东各地官府组织人手,寻找一种跟蒲公英长得像,但根系更粗壮、掐断后会流出浓稠白色汁液的植物,就叫它‘橡胶草’!找到的人,赏白银五十两!”
马周虽然不知道“橡胶草”是什么,但还是躬身应道:“遵旨!臣这就去安排!”
很快,寻找橡胶草的告示传遍了辽国各地。漠北的牧民、辽东的猎户纷纷行动起来,漫山遍野地寻找耶律现描述的植物。可半个月过去,各地送来的消息都是“只找到普通蒲公英,未见橡胶草”。
耶律现坐在工坊里,看着桌上一堆普通蒲公英,心里越来越焦躁。他拿起一株蒲公英,掐断根部,只有少量透明汁液渗出,跟他记忆中橡胶草浓稠的白色汁液完全不一样。“难道这个时代没有橡胶草?还是我记错了?”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王铁匠突然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株植物,兴奋地喊道:“可汗!您看这个!这是辽东猎户从山里挖来的蒲公英,根部比普通的粗,掐断后流的汁液虽然不是白色,但比普通蒲公英浓稠不少,您看能不能用?”
耶律现接过植物,仔细一看——确实是蒲公英,但根系比普通的粗了一倍,掐断后渗出的淡黄色汁液黏稠度很高,挂在断口处不会立刻滴落。他心里一动:“虽然不是橡胶草,但蒲公英的汁液里也含有胶质,说不定能提炼出能用的密封材料!”
他立刻下令:“传旨!各地官府高价收购蒲公英,每斤蒲公英换半斗粮食!组织百姓上山挖蒲公英,挖多少收多少!另外,在工坊里建提炼作坊,专门提炼蒲公英汁液里的胶质!”
旨意一下,辽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挖蒲公英”的热潮。辽东的山林里、漠北的草原上,到处都是挖蒲公英的百姓——老人带着孩子在田埂边找,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搜寻,连军队的斥候外出时,都不忘顺手挖几株带回来。
半个月后,无数蒲公英被运到辽国王城的提炼作坊。工匠们按照耶律现的指导,先将蒲公英的根、茎、叶分开,把根部切碎,放入大锅中加水煮,煮出的汁液经过过滤、浓缩,最后得到一种淡黄色的黏稠胶质。
“可汗,这是提炼出来的胶质,您看能用吗?”王铁匠捧着一小罐胶质,小心翼翼地递过来。
耶律现接过罐子,用手指蘸了一点,胶质黏性很强,摸起来有点像后世的树脂。他立刻让人把胶质涂在蒸汽机的接口处,再用麻绳缠紧,然后启动蒸汽机。
“轰隆——”蒸汽机再次运转起来,这次接口处的漏气明显减少,传动杆的转速也稳定了不少。可半个时辰后,胶质还是被高温蒸汽融化,再次出现了漏气。
“虽然比之前好,但还是不行。”耶律现叹了口气,看着作坊里堆积如山的蒲公英,又看了看罐子里仅有的几十斤胶质,心里满是无奈,“这么多蒲公英,才提炼出这么点胶质,而且耐热性不够,根本满足不了蒸汽机的需求。”
接下来的一个月,工匠们尝试改进提炼工艺,比如在胶质里加入石灰、硫磺,试图提高耐热性,但效果都不理想。而辽国各地的蒲公英,经过大规模挖掘,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辽东的山林里,原本随处可见的蒲公英,现在要走十几里才能找到几株;漠北的草原上,牧民们开玩笑说“再挖下去,连牛羊都找不到蒲公英吃了”。
最终,整个辽国挖空了近百里范围内的蒲公英,也只提炼出三百多公斤胶质,勉强够给工坊里的十台蒸汽机更换密封材料,想要用在后续的蒸汽火车研发上,简直是杯水车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