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保管员点点头:“刘科长也是这个意思。你们看着挑,价格嘛……局里定了调子,按废铁价的基础上,根据品相适当上浮点,总之不会让你们为难。”他报了一个极低的、几乎是象征性的基准价格。
王超心中大喜,这价格远低于他的预期!但他面上依旧沉稳,甚至微微蹙眉,像是在权衡利弊:“价格倒是实在……就是这品相,很多需要清理、分拣,也是个功夫钱。这样吧,陈叔,王师傅,我先大致挑一批,主要是工具和这些还能看出模样的零件,劳保用品也要一些。具体数量,等我清点一下,再按品相跟您细算价钱,您看如何?”
他这番表态,既显示了自己不是盲目全收,有选择有判断,又给了对方足够的尊重和灵活空间。
老保管员看向老陈,老陈点点头:“就按小王说的办吧,这孩子实在。”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王超就在这座尘封的仓库里,开始了他的“淘宝”之旅。他凭借着自己来自后世的见识和对这个时代需求的粗浅理解,快速而精准地挑选着。成套尚且完好的扳手、钳子,各种规格的螺丝螺母(尤其是常用规格),品相较好的轴承、齿轮,未开封的劳保手套和翻毛皮鞋(这些几乎是全新的),甚至是一些看起来奇形怪状、但他觉得可能有用的小零件,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集中堆放在仓库门口的空地上。
他挑选的原则是:实用性强、易于保存和转运、变现渠道相对清晰或自用价值高。那些过于笨重、锈蚀严重或者完全不知道用途的东西,他谨慎地放弃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最终,他挑选出来的物资堆成了不小的一堆。老保管员拿着本子简单估重和分类,计算出了一个总价。这个价格,在王超看来,简直是白菜价!他甚至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提出在某些品相较好的物品上稍微加了一点价,以示公允。
“小伙子,会办事。”老保管员对王超的举动很满意,在单据上签了字,“钱款你跟老陈结算就行,东西……你们怎么运走?”
“我找辆板车,晚上过来拉。”王超早已想好说辞,“不麻烦局里的同志。”
一切谈妥,王超和老陈离开了仓库。走出物资局大院,傍晚的风吹在脸上,王超才感觉自己的后背因为刚才的专注和紧张而有些汗湿,但心中却充满了巨大的收获感。
“东西不错吧?”老陈笑着问。
“何止不错,陈叔,这次真是多亏您和刘叔了!”王超由衷感谢。
“钱的事,不急,等你把东西处理了再说。”老陈很大气。
“那怎么行,一码归一码,钱我明天就给您送来。”王超坚持。信任归信任,规矩不能坏。
当晚,夜深人静时,王超租用了一辆普通的板车,由张胜利和他弟弟张建军帮忙(这两人嘴巴严,也值得信任),借着夜色掩护,分两次将堆在仓库门口的那批物资运回了自家小院,暂时堆放在东厢房。等张氏兄弟离开后,王超关好门窗,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开始将这批物资分门别类地转移进去。
十立方米的空间,此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具、零件、劳保用品被整齐地码放好,几乎占去了一半的空间。看着空间里这堆实实在在的、种类繁多的“硬货”,王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不仅仅是一批物资,更是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他的事业线,已经从单纯的依靠系统秒杀和黑市零星交易,开始向利用信息差和人脉资源,进行小规模、有计划的物资调配和资本积累迈进了一步。这批仓库清理物资,将成为他下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是变现换取更多资金,还是用于支持他“技术火种”的实践,亦或是作为人情往来巩固关系,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物资局的仓库里肯定还有更多的东西,其他单位呢?这个庞大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类似的情况绝不会少。他需要更敏锐的嗅觉,更广泛的人脉,以及更强大的自身实力,去发现并抓住下一个类似的机遇。
夜色深沉,王超的小院里一片寂静。但在那看似普通的东厢房里,却蕴藏着足以改变许多人生活轨迹的物资,和一个年轻人正在悄然崛起的野心与梦想。
第四十七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