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黛玉、宝钗、湘云三人因为看见探春等人进来,忙将此话掩住不提。探春等问候过,大家说笑了一会方才散去。
谁知道,上一回提到的那位老太妃已经离世。按照规定,所有有诰命在身的女性都要入朝,依照各自丈夫或儿子的爵位高低,遵守相应的丧礼制度。
皇帝向天下颁布诏令:凡是有爵位的人家,一年之内不得举办筵席、演奏音乐;普通百姓则在三个月内不得举行婚嫁之事。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许氏等婆媳祖孙,每天都得入朝随同祭祀,一直要到未时过半(下午一点半之后)才能回来。在皇宫偏殿举行了二十一天的祭祀仪式后,才将老太妃的灵柩请到先陵安葬,那地方名叫孝慈县。
这座陵墓距离京城,来回路上大概要花十来天的时间。如今把灵柩请到这儿,还得停放好几天,才能放入地宫,所以整个过程大概要一个月。宁国府的贾珍夫妇二人,自然也少不了要去参加这些仪式。
这样一来,荣、宁两府都没了主事的人。于是大家便聚在一起商量,家里没了当家主母可不行。想来想去,便上报说尤氏正在产育,借这个由头把她腾出来,让她来协助处理荣、宁两府的事务。
接着,大家又拜托薛姨妈到园子里照看贾府的姐妹和丫鬟们。薛姨妈没办法,只好也搬进园子里来住。
因为宝钗那儿有湘云和香菱陪着;李纨那儿虽说目前李婶母女已经离开,但她们有时也会回来住个三五天,贾母又把宝琴送到那儿,让她帮忙照看;迎春那儿有岫烟;探春因为要处理家务,事情繁杂,而且时不时还有赵姨娘和贾环来吵闹,十分不方便;惜春那儿房屋又比较狭小。况且贾母千叮咛万嘱咐,让薛姨妈帮忙照看林黛玉,薛姨妈向来也最怜爱黛玉。如今正好碰上这事儿,薛姨妈便搬到潇湘馆,和黛玉住在一起,对黛玉的饮食用药等各方面都十分上心。
黛玉对薛姨妈感激不已,此后便像宝钗那样称呼,在宝钗面前也直接叫她姐姐,在宝琴面前直接叫她妹妹,姐妹俩就像亲生的一样,比和其他人相处还要亲切。贾母看到这番情景,心里十分高兴,也很放心。
薛姨妈不过就是照看一下姐妹们,约束约束丫鬟们,对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她并不愿意多插嘴。
尤氏虽说每天都过来,但也只是走个过场、应个名而已,并不肯随意摆威风、发号施令。况且她家里上上下下的事情,也都只剩她一个人在操持。再者,她每天还得照管贾母和王夫人住处所需要的一切饮食、铺设等物品,所以也十分操劳。
当下,荣国府和宁国府这两处的当家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家中事务。而两府负责具体事务的人,有的跟随主人进宫上朝了,有的留在朝外处理府外的事务,还有的先去各处踩点打前站,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
这样一来,两府的下人们就没了主心骨,没了正经事可做,便开始偷懒耍滑。有的下人趁着这个机会拉帮结派,和那些暂时掌权管事的人勾结在一起,暗中耍弄权势、作威作福。
荣国府这边,只留下了赖大和几个管事的人来处理外面的杂事。可赖大平时常用的那几个得力助手都走了,虽然又另外安排了人,但都是些新来的、不熟悉情况的人,干起活来总觉得不顺手。而且这些人没什么经验,有的做事没有分寸,贪污欺骗毫无节制;有的告状没有真凭实据,胡乱攀扯;有的举荐人也没有正当的理由,全凭个人喜好。他们干出了各种各样不好的事情,到处惹是生非,种种糟心事,让人一言难尽。
又见各官宦人家中,凡是豢养男女优伶的,都一律免去差事并遣散他们。尤氏等人便商议决定,等王夫人回家后向她禀明此事,也打算遣散十二个女孩子。尤氏又说:“这些人原本是花钱买来的,如今虽然不再学唱戏了,但完全可以留下来使唤,只让她们的教习师傅自行离开也就是了。”
王夫人听后说道:“这些学戏的孩子可不同于一般的使唤丫头,她们原本也是好人家出身的儿女,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能力,才被卖了来做这种事,装模作样、扮丑弄鬼地唱了好几年戏。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不如给她们几两银子作为盘缠,让她们各自回家去吧。当年祖宗在世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咱们现在要是既做了损害阴德的事,又显得小气吝啬,那可不好。现在虽然还有几个年纪稍大的还留着,那是因为她们各有各的原因,不愿意回去,所以才留下让她们继续使唤,等她们长大了,再配给咱们家的小厮。”
尤氏接着说:“那咱们现在就去问问那十二个女孩子,如果有愿意回家的,就带个话儿,让她们的父母亲自来领回去,再给她们几两银子作为路费,这样才稳妥。如果不让她们的父母亲人来领,只怕会有不法之徒冒名顶替把她们领走,然后再转手卖掉,那可就辜负了咱们这份好意了!要是有不愿意回去的,就留下她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