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琏、贾珍、贾蓉这三个人在一起仔细商议后,把各项事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到了初二这天,他们先把尤老娘和尤三姐送到了新房里。尤老娘进屋一看,新房虽说没有贾蓉之前吹嘘得那么好,但各种陈设也十分齐全完备,她和尤三姐母女俩都很满意。
鲍二夫妇热情得像一团火,一个劲儿地围着尤老娘,一会儿亲热地喊“老娘”,一会儿又尊称“老太太”;对着尤三姐一会儿喊“三姨”,一会儿又喊“姨娘”,嘴甜得很。
到了第二天五更天的时候,一顶素色的轿子把尤二姐抬了过来。各种香烛、纸马,还有铺盖以及酒饭之类的物品,早就准备得十分周全。
不一会儿,贾琏穿着素服,坐着小轿来了。他先拜了天地,又焚烧了纸马。尤老娘看到尤二姐身上穿的和头上戴的都焕然一新,和在家时的模样完全不同,心里十分得意。
随后,尤二姐被搀扶着进了洞房。当晚,贾琏和尤二姐极尽缠绵,百般恩爱,不必细说。
那贾琏对尤二姐越看越觉得喜爱,越瞧越满心欢喜,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讨好、奉承这二姐。
于是,他吩咐鲍二等人,不许他们再提那些有的没的、惹人不快的话,还直接让鲍二他们称呼尤二姐为“奶奶”,自己私下里也称呼她为“奶奶”,仿佛完全把凤姐抛到了九霄云外,不再放在心上。
有时候,贾琏回到家里,就谎称自己在宁国府有事情耽搁了。凤姐她们知道贾琏和贾珍关系好,平日里走动频繁,自然是要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去商量,也就没有产生怀疑。
而且,贾府里下人虽然不少,但大多都不怎么管主子们这些私事。就算有那几个游手好闲、专门喜欢打听些家长里短小事的人,也都想着去讨好贾琏,想趁机从他这儿捞点好处,谁愿意去把这事儿说出去惹麻烦上身。于是贾琏对贾珍感激不尽。
贾琏每个月拿出五两银子,作为尤二姐母女三人每天的吃穿用度开销。要是贾琏不来,尤二姐母女三人就一起吃饭;贾琏要是来了,他俩夫妻就单独在一处吃饭,尤二姐的母亲和妹妹就回自己房间去吃。
贾琏还把自己多年来偷偷积攒下来的私房钱,一股脑儿地都搬到尤二姐这儿,让她帮忙收着。在枕边,贾琏又把凤姐平日里的为人行事,事无巨细地都讲给了尤二姐听,还信誓旦旦地说,只等凤姐一死,就马上把尤二姐接进贾府。尤二姐听了这些话,自然是满心欢喜,点头答应。
就这样,十来个人一起生活,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十分富足。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这天,贾珍在铁槛寺办完佛事,晚上回家途中,想到自己与姨妹许久未见,便打算前去探望。他先让小厮去问问贾琏在不在那里。
小厮回来禀报说贾琏不在。贾珍一听,心中暗喜,把身边的人都先打发走了,只留下两个贴身小童给他牵马。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新房,此时天色已晚,正是掌灯的时候,贾珍便悄悄地走了进去。那两个小厮把马拴在马圈里,自己则到下房去等候差遣。
贾珍走进屋内时,里面才刚点上灯。他先问候了尤氏母女,随后尤二姐出来相见,贾珍依旧像往常那样唤她“二姨”。
众人坐下喝茶,闲聊了一阵。贾珍笑着说道:“我给你们牵的这根红线怎么样?要是错过了,打着灯笼都难再找到这么好的。过些日子,你姐姐还会备上礼物来看望你们呢。”
说话间,尤二姐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酒菜,关上门后,大家都是自家人,原本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这时,鲍二进来请安,贾珍便对他说:“你还算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我才叫你来服侍。以后自然有重用你的地方,别在外面喝酒惹事。我自然不会亏待你。要是这里缺了什么,你琏二爷事情多,那边人多眼杂,你直接来找我便是。咱们兄弟之间,不比外人。”
鲍二连忙答应道:“是,小的明白。要是小的不用心,除非是不要这脑袋了。”
贾珍点点头说:“你能明白就好。”
当下,四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尤二姐懂得察言观色,便邀请她母亲说:“我有点害怕,妈,您陪我到那边走走。”
尤老也领会了她的意思,便真的和她一起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几个小丫头。
贾珍见状,便和尤三姐靠得更近,对她百般轻薄起来。小丫头们看不下去,也都躲了出去,任由他们两人自在取乐,不知道在做什么勾当。
跟在贾琏身边的两个小厮此时都在厨房里和鲍二一起喝酒,鲍二的老婆则在灶台前忙活着做饭。
忽然,有两个丫鬟也嬉笑着走了进来,嚷嚷着要喝酒。
鲍二见状,便说道:“姑娘们,你们不在上头好好伺候着,怎么也偷懒跑到这儿来了?等会儿要是主子们叫人,没人应声,那可又要惹出麻烦来了。”
鲍二的老婆一听,立刻叉着腰骂道:“你这个糊涂又混账的王八蛋!你就只管喝你的黄汤(酒)去吧,喝得烂醉如泥,夹着你的那玩意儿挺尸去!叫不叫人,关你屁事!有什么事儿都由我来担着,就算天上下刀子也落不到你头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