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薛姨妈突然被金桂惹得满心是气,气得肝气上逆,左边的胁部疼痛不已。宝钗心里很清楚,母亲之所以这样,就是被金桂气的这个缘故。也顾不上等医生前来诊治,先让人去买了几钱钩藤,熬成浓浓的一碗药汤,喂母亲喝了下去。接着又和秋菱一起,为薛姨妈捶腿揉胸。过了好一会儿,薛姨妈的情况才稍微稳定了些。
此刻,薛姨妈心中是又悲又气,她气的是夏金桂的无理撒泼,悲的是宝钗如此有涵养,却还要受这份委屈,不禁觉得宝钗格外可怜。
宝钗又在一旁耐心劝慰了许久,不知不觉间,薛姨妈竟睡了一觉,肝气郁结的症状也渐渐缓解。
宝钗见母亲情况好转,便轻声说道:“妈妈,你别把这种闲气放在心上。等过几天身体好些,能走动了,不如去老太太和姨妈那儿聊聊天、散散心。家里有我和秋菱照应着,谅她夏金桂也不敢怎么造次。”
薛姨妈听了,微微点头说道:“过两天再看看情况吧。”
且说元妃的病痊愈之后,贾府上下个个都满心欢喜。过了几天,来了几位太监,他们带着礼品和银两,传达贵妃娘娘的旨意,因为家中对娘娘的问候与侍奉十分尽心,所以特有赏赐。
太监们把赏赐的物品和银两一件件、一两两地交代得清清楚楚。贾赦、贾政等人向贾母禀报了此事,随后一同向贵妃娘娘谢恩。谢完恩后,太监们喝了茶便离开了。
众人回到贾母房中,又开心地聊了好一会儿。
这时,外面有个老婆子进来传话说:“小厮们来禀报,说那边有人请大老爷过去,说有要紧的事相商。”
贾母听了,便对贾赦说:“那你就去吧。”贾赦应了一声,便退出去自行处理了。
这时,贾母忽然想到了什么,笑着对贾政说:“娘娘心里可一直惦记着宝玉,前些日子还特意问起他。”
贾政陪着笑脸说:“只是宝玉不太愿意念书,怕是辜负了娘娘的一片心意。”
贾母说:“我倒是帮他说了不少好话,说他最近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
贾政笑着说:“哪能像老太太说的那样呢。”
贾母接着说:“你们经常让他出去作诗写文章,难道他都没写出来吗?小孩子嘛,得慢慢教导,就像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
贾政听了这话,赶忙陪着笑脸说:“老太太说得对。”
贾母又说:“说起宝玉,我还有件事想和你商量。现在他也长大了,你们也该留意给他找个好姑娘定下来。这可是他一辈子的大事。也别管是远亲还是近邻,穷家还是富家,只要知道那姑娘脾气好,模样端正就行了。”
贾政说:“老太太的吩咐很在理。不过有一点,姑娘好固然重要,但首先他自己也得学好才行,不然,不成材的,反而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是可惜。”
贾母听了这话,心里微微有些不悦,便开口说道:“要说起来,你们做父母的都在这里,哪里用得着我这个老太婆来操心。不过,我想宝玉这孩子从小就跟着我,我难免多疼爱他一些,或许也因此耽误了他成长为男子汉的正事,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看他生来模样周正,心性也实在,未必就是那种没出息、会败坏人家女孩儿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偏心,我总觉得他比环儿要强一些,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这几句话让贾政心里很是不安,他连忙陪着笑脸说道:“老太太见多识广,既然说他好、有福气,那想必是不会错的。只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太希望他能快点成才,性子可能急了些,或许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反而是‘莫知其子之美(不识自己儿子的好)’了。”
贾母被这句话逗得笑了起来,众人也跟着一起笑了。
贾母接着说道:“你现在也年纪不小了,又做着官,自然是越历练越老成了。”说着,她回头看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想他年轻的时候,那脾气古怪得很,比宝玉还要厉害一倍呢。直到娶了媳妇,才稍微懂了一些人情世故。现在倒抱怨起宝玉来了,这会子我看宝玉现在比他当年还要懂得一些人情呢。”
这话让邢夫人和王夫人都笑了,她们说道:“老太太又说起逗笑儿的话来了。”正说着,小丫头们进来向鸳鸯禀报:“请示老太太,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贾母便问:“你们刚才嘀嘀咕咕地在说什么呢?”
鸳鸯笑着把事情说了一遍。
贾母道:“那好,你们也都去吃饭吧,就留下凤姐儿和珍哥媳妇陪我吃就行了。”
贾政以及邢夫人、王夫人都答应着,然后伺侯着摆上饭菜。贾母又催了一遍,大家才都退出,方才各自散去了。
却说邢夫人离开之后,贾政便和王夫人一同进了房里。
贾政想起贾母刚才说的话,便对王夫人说道:“老太太如此疼爱宝玉,终究还是希望他能学些真才实学,将来能求个功名,这才不辜负老太太对他的一片疼爱,也不至于耽误了人家的好姑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