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告谕他们说:“国家刚刚建立,只有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三大官府总理天下的政务。中书省是政务的根本,都督府掌管军队,御史台纠察众多的官署。朝廷的法度全都维系在这三个官府之上,而御史台的职责,实在是清高显要。你们应当想着端正自身来做下属的表率,忠诚勤勉地侍奉皇上。因为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使别人端正。因此治理别人的人必须先治理好自己,这样人们才会有所效法。不能只是空占着职位而不辨是非,不能萎靡不振、因循守旧,放纵奸人、助长邪恶,不能假公济私,伤害别人、危害事物。《诗经》说:‘对刚强的人也不畏惧,对柔弱的人也不欺侮。’(意指不畏强暴,不欺弱小)这是大臣应有的体统,你们要努力做到。”
朱元璋又对御史大夫汤和说:“你作为武将而位居文职,应当寻找儒生讲学讨论自古以来臣子立身行事、事奉君主、治理百姓的道理,尽心尽力做事,来成就功业。这样以后你的名字就能被记录在史册上,流传千古,难道不美吗?”汤和叩头道谢。
命令释放广德府的四百六十名被征召的民兵(“民义”),让他们回家务农。
当初,广阳、建平等县查验壮丁并征调他们当兵,称为“民义”,用来守卫广德。到这时,朱元璋听说他们妨碍农业生产,就将他们全部遣散了。
癸丑日,设置定远卫亲军指挥使司,任命庞龙、戈预为指挥佥事。
任命御史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阴等地的军队,前往庆元(今浙江宁波)讨伐方国珍。
朱元璋告谕他们说:‘你们奉旨意讨伐罪人,不要放纵杀戮。应当像徐达攻克姑苏(苏州)那样,平定那里并安抚百姓,这才符合我的期望。’
右御史大夫邓愈等人各自进言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朱元璋看了这些奏言,对邓愈等人说:“治理天下应当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然后再处理那些次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最为急迫的事情是衣服和食物,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政教风化。衣服和食物充足了,百姓的生活就能顺遂;政教风化推行了,社会风俗就能美好。满足百姓的衣食需要,在于鼓励农耕与蚕桑;使百姓明白教化,在于兴办学校。兴办学校,君子就会致力于德行修养;重视农业,百姓就会致力于耕种庄稼。像这样来治理国家,那么不用费力就能使政事成功了。现在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国家不能缺少的,但不是最急迫的。你们是国家的大臣,对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庇护百姓的策略,还应当为我尽心尽力啊。”
甲寅日,又派遣使者发布檄文晓谕温州、台州、庆元的百姓说:‘庆元的方国珍,原本是海上的普通百姓,趁着元朝政治混乱,首先带头挑起祸乱,割据三郡(温、台、庆元)。他的兄弟子侄,都假冒官爵,肆意贪婪暴虐,成为百姓的巨大祸患。过去他曾经派人来归降,我顾念你们百姓的缘故,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他心怀奸诈,隐匿阴谋,不久就背叛了,勾结福建的贼寇,侵犯我国的边疆。所以朝廷派遣军队前去讨伐,罪过只在方国珍一人身上。其他士人和百姓有被牵连而犯罪的,都不是出于他们的本心,不要胡乱猜疑,各自回归自己的本业。有能够秉持正义捉拿、斩杀贼寇首领及其党羽前来归降的人,我将封爵奖赏他。’
朝廷命令中书省制定律令,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右司郎中徐本、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经历钱用壬、监察御史盛原辅、吴去疾、赵麟、崔永泰、张纯诚、谢如心、大理卿周祯、少卿刘惟敬、大理丞周浈、评事陈敏、孙忠、按察使李详、潘黼、滕毅、佥事程孔昭、傅敏学、王藻、逯永贞、张引、吴彤为议律官。
当初,朱元璋认为唐、宋两朝都有成文法典来审理案件,只有元朝没有效仿古代制度,将当时的行为编为条例(“条格”),这就使得吏员容易作弊。自从平定武昌以来,就开始商议制定律令。这时,御史台和谏院已经在各道设立了按察司,即将去郡县巡查,要颁布成文法令,让朝廷内外遵守,所以命令李善长等人详细制定。朱元璋告诫他们说:‘立法贵在简明适当,要使言辞直截了当、道理清晰,让人人都容易知晓。如果条例繁多,或者一件事可以有轻有重的两种解释,就会使奸诈贪婪的官吏得以趁机为非作歹,那么原本为了禁止残暴的法令反而会伤害到良善之人,就不是好的法律了。务必追求适中,来去除繁杂的弊病。渔网太密,就没有大鱼了;法律太严,就没有完整的百姓了。你们应该尽心研究,凡是关于刑罚的条目,每天呈给我,我和你们当面商议斟酌,这样或许可以制定出长远的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