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4064年)十二月甲子日,皇帝驾临新宫,按照群臣推举拥戴的意思,向上帝(昊天上帝)和皇地只(后土皇地只)祭告。
祭告的大致内容是:‘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终结,天帝命令真命天子从北方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君主,他们君臣、父子及子孙相传,统治了一百多年。如今元朝的气数也已终结,天下的土地和人民,被各方豪杰分割争夺。只有我,承蒙天帝恩赐,得到贤能英才作为辅佐,于是得以平定各方豪雄,让百姓能在田野间休养生息。现今国土广达二万里,各位大臣都说百姓没有君主,一定要推举尊奉我为皇帝。我不敢推辞,但也不敢不告知天帝和皇地只。因此定于明年正月四日,在钟山的南面,设立祭坛,备好仪仗,明明白白地禀告天帝和皇地只。只希望天帝明察,如果我可以做天下百姓的君主,在祭告那天,请神明降临,届时天朗气清;如果我不可以即位,那天就请刮起大风,出现异常的景象,让我知道。’
大将军徐达派遣参议政事(参政)傅友德攻取莱阳。
次日(乙丑),礼部尚书崔亮等人将所拟定的册立皇后、皇太子的礼仪呈上。
册立皇后的礼仪:
在册封前一天,内使监在奉天殿按照仪制设置皇帝的座位。尚宝卿在皇帝座位前设置放置御宝的桌案。侍仪司在宝案的南边设置放置册书和宝玺的桌案,册书案在东,宝玺案在西。设置奉节官的位置在册案东边。设置掌节者的位置在捧节官左边,稍靠后,都面向西。设置承制官的位置在奉节官南边,面向西。设置捧册官、捧宝官的位置在册案和宝案的西边和东边。又在横街南面设置正使、副使接受制命的位置,面向北,以东边为上位。设置承制官宣读制书的位置在正使、副使接受制书位置的北面,面向西。设置奉节官、捧册官、捧宝官的位置在正使、副使的东北方,面向西。又在接受制命位置的北面设置正使、副使接受册书、宝玺的跪拜垫褥,面向北。两位典仪官站在宫殿台阶上面靠南的地方,东西相对。两位赞礼官站在正使、副使接受制命位置的北面,东西相对。两名知班站在赞礼官的南边,东西相对。设置文武百官的站立位置在文武楼的北边,面向东西方向(即文官在东侧面朝西,武官在西侧面朝东)。文官和武官的侍从班分别侍立在殿上的左右两侧。引领四名文武班舍人,让他们站在文武官员的北面,稍靠后,东西相对。引导礼仪的官员两人,站在正使和副使的北边,东西相对。拱卫司和宣徽院的官员面对面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
两名将军站在殿内帷帘前,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奉天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四名将军站在宫殿台阶的四个角上,东西相对;六名将军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东西相对。四名鸣鞭者站在宫殿台阶上,面向北。
这一天,金吾卫在午门外东西两边布置武士和仪仗。拱卫司在宫殿台阶和庭院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和声郎在宫殿庭院南面设置乐队位置。礼部在奉天门外的正中设置龙亭、仪仗、大型乐队,准备迎送册宝。
册书和宝玺送到皇后所在的中宫。
册封当天,天刚亮,第一次击鼓,催促各班的舍人催促百官穿好朝服,导驾官、侍从官进宫迎接皇帝车驾。第二次击鼓,引领各班的舍人引领文武百官进入站立位置。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正使、副使穿着朝服进入,到宫殿庭院接受制命的位置站好,各位执事官员各自就位。第三次击鼓,侍仪官奏报外面已准备就绪。御用监官员奏请皇帝穿戴衮服和冕旒,乘坐御舆出宫,尚宝司卿在前面引导,侍从警戒清道如同常规礼仪。皇帝将要出宫时,仪仗启动,大型乐队鼓乐齐鸣。皇帝到达奉天殿,登上御座,音乐停止。尚宝卿将御宝放在御座前的桌案上,卷起帷帘,鸣鞭报时。报时完毕,礼部官员将册书和宝玺分别放在指定的桌案上。奉节官、承制官、捧册官、捧宝官以及掌管符节的人各自进入殿内上位,面向西站定。抬着册书案和宝玺案的四个人进入,站立在捧册官、捧宝官后面。
典仪官高唱“鞠躬”,奏乐,众人行四拜礼,起身,音乐停止。承制官走到皇帝御座前,跪下奏道:“请陛下颁发皇后的册书和宝玺。”承制完毕,承制官由殿中门走出中间的台阶,下到宣布制书的位置,宣称“有制书”。典仪官高唱“跪下”,正使、副使跪下。承制官宣读制书说:“册立妃子某氏为皇后,命令你们持节主持典礼。”宣读完毕,承制官由殿西门进入,回到原位。赞礼官高唱“俯伏,兴(起身)”,捧册官、捧宝官率领执事人员举着册书案、宝玺案由中门走出中间的台阶下来。奉节官率领掌节者在前面引导,来到正使、副使接受册书、宝玺的跪拜垫褥位置,将案桌放在垫褥位置的北边,册书案在东,宝玺案在西。掌管符节的人解开符节衣,将符节交给奉节官。奉节官将笏板插在腰带上,接过符节,再交给册封正使。册封正使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跪下接过符节,再交给掌节者。掌节者跪下接过符节,起身,站在册封正使的左边。奉节官取出笏板,退下。引导礼仪的官员引导册封正使走到接受册书的跪拜垫褥位置站定。捧册官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走到桌案前取册书交给册封正使。册封正使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跪下接过册书,然后将册书重新放回桌案上(象征性接受)。捧册官和册封正使都取出笏板,退下,回到原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