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4066年)春正月丙申初一,皇上驾临奉天殿接受朝贺,大宴群臣。
宴会结束后,皇帝看到各位功臣在进退时都很有礼貌,就召他们上前,告诫他们说:“在朝廷之中,要以礼为主,人如果有礼,就像衣服有了花纹一样。朕听说元世祖命令伯颜、阿术二人平定江南,军队得胜回朝之日,元世祖派遣儒臣许衡带着酒在郊外迎接他们,两人互相推让,谁都不肯先喝。伯颜说:‘阿术的功劳应当先商议。’阿术说:‘伯颜的功劳应该最先考虑。’二人相互推辞了很久。许衡感叹说:‘多么贤能啊!古时有人拔剑击打殿柱来争功劳,比起他们来怎么样?现在看你们这些人虽然出身于行伍之中,但是前进、后退、应酬、交往,都不违背礼仪法度,朕因此感到高兴。你们能始终这样,何必担心后世没有称赞你们的人呢。’”
皇后在坤宁宫接受内外命妇的朝见,并赐宴。
皇帝下令封京城及天下的城隍神。皇上对中书省和礼官说:“人间有礼乐制度,阴间有鬼神存在,像城隍神这种神,历代都有祭祀,应该重新加封爵号。”于是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在北京开封府的城隍,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临濠府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为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和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滁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五府、州的城隍神都封为正一品,其余在各府、州、县的,府的城隍神是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品秩为正二品;州的城隍神是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品秩为三品;县的城隍神是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品秩为四品。他们的礼服,京都城隍穿的是十二章的衮冕,开封等五府封王的和各府封公的穿的是九旒九章的衮冕,各州县封侯、伯的穿的是七旒七章的衮冕。命令翰林院里负责撰写制诰等文词的大臣撰写制文来颁布这件事。
京都城隍的制文说:帝王接受上天圣明的旨意,在天下施行政令教化,必定会有圣人诞生的祥瑞,接受天命的符兆,这是上天显示不可言说的奇妙之处,是人们的所见所闻无法达到(无法知晓)的。神灵掌管善恶,为上天降下祥瑞,也一定是接受了上天的旨意,所以人间有礼乐彰明,幽冥中有鬼神(主宰),上天的理和人心,它们的极致(境界)是一样的。朕统治四方,虽然并不十分明智,但替上天治理万物的道理,实在是铭刻在心中,思考着顺应天命,这是神灵所明察而又为上天所眷顾的。君主之道的重大之处,只在于掌管祭祀神明,(这是)上天所推举的。恭敬谨慎地供奉:应天府城隍神被封为升福侯,这是宋代封给他的爵位和名号。(他)聪明正直,圣明到不可测度,本来就有超越高大的城墙和很深的护城河(所代表的武力防御)之外(的力量)。世上推崇神灵的人就是这样,神灵接受于上天的,大概是不可以知道的。现在在刚刚即位执政的时候,和天下一起除旧布新,凡是城隍神,都重新赐予封号。眷顾这使帝王兴盛的郡县,有很多神仙相助,应该加封(其神)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明智是精神的本体,就像明亮的光线必然能照耀;灵动是精神的运用,随着感触而通达,这固然是精神的特性,也是上天的意旨。管理我们百姓,监察我们国家,享受这盛大的祭祀,永远没有止境。主管官员执行。
开封城隍制词,后半部分改为:眷顾这座名城,它位于天下的中心,是帝王定都的地方。坚固的城防既然在各郡中位居第一,神灵的名号应该比其他地方更为显赫。可以封他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显赫就彰显其灵验,明察秋毫,无所不照,圣明就达到极致,广大而能感化万物,这本就是神的德行,也是上天的旨意。
临濠的城隍制词说:眷恋这个乡土邦国(临濠)之地,这里实在如同汉高祖的丰沛故乡一样。朕从行伍出身,成就大业,都是神明暗中相助,怎么敢忘记初心。可以将他封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忠贞就没有二心,坦诚表明睿智而没有私心,护佑就降下祥瑞,向上感应通达。都像是在眼前。
太平城的城隍神制词说:眷顾这座名城,雄立在长江之表。朕最初乘舟渡过长江,首先停驻在这间祠庙中,多次祈祷,神灵告知的话没有变化,应该封为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英是指发扬精华,烈是指显示威严显赫。
和州的城隍神制词说:这里是名城,雄伟地屹立在江水的右边。朝廷的军队来到这里,屡次获得成功,如果不是神明相助,怎么能达到这个地步呢?应该封他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灵”是说使他的威德显扬于显着的地位,“护”是说使他的福泽及于保卫国家的安宁。
滁州的城隍制词说:顾念这座名城,雄镇淮河东部。朝廷的军队初次驻扎在这里,作战胜利后安居乐业,成就这样伟大的功绩,实在是神灵在保佑。应该封它为“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灵验是说神明的威灵非常显着,保佑是说神明的福泽使人平安顺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