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诏免除绍兴府诸暨县遭受水灾的田地的田租。
丁酉日,(皇帝)祭祀太庙,开始实行灌祭的礼仪。皇帝下令中书省给每个乐生发放两千四百钱,舞生减半。派遣官员到鸡笼山庙祭祀功臣。
戊戌日。制作了两方玉图记,都用蟠龙作为印纽。其中一方一寸五分见方,印文是‘广运之记’;另一方一寸二分见方,赐给中宫,印文是‘厚载之记’。
皇帝下诏设立内城门禁的法令:守门的指挥、千百户每天轮换一次,士卒每三天轮换一次。凡是内官、内使出入宫廷,都要使用号牌,如果有人携带兵器和各种药物来到宫门前,按照法律论罪。守门的军士有失于觉察(这种情况)的,判罪也和这一样。如果皇帝出行,就派一名御史到宫门前察视。
己亥日,中书省大臣呈上天下府、州、县官员的数量。府、州、县总共一千二百三十九个,官员五千四百八十八名。
诏令京城卫所的军士犯了罪,处以笞刑四十以上的,发配补充外地卫所。
御史台进呈拟定的四十条宪纲,皇帝阅览后,亲自加以删改修订,诏令刊印发行并颁布给(各级部门)。于是对御史台的大臣说:‘元朝时任命官员,只看重本族人,轻视中原地区的士人,南方人甚至不能进入御史台任职,这难道是公正的道理吗?我用人,只根据才能来任用,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御史(风宪官员),(他们)作为我的耳目,如果任用的是合适的人,那么自然就没有被蒙蔽的忧患了。’殿中侍御史唐铎回答说:“我听说元朝时朝廷派使者巡视安抚百姓,刚出发的时候,各地都受到惊动,等到他们几乎没有做什么事就离开,百姓们因此说:‘奉命出使安抚百姓,询问百姓的疾苦。’他们来的时候像雷霆一样迅猛,离去的时候像破鼓一样无声。到现在还被人们传为笑柄。如今陛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任用官员只看是否贤能,尤其重视风宪官员,明确建立法令制度,用来安定百姓,使天下太平兴盛,天下太幸运了。臣等怎敢不精诚专一,恭敬地承接圣上的旨意。
任命建宁卫的正千户宋晟担任建宁都卫指挥同知。
任命刘惟俊为真定府知府。
龙州知州赵帖坚派遣他的弟弟赵帖从前来朝见,进献地方特产。
壬寅日,赐给元朝旧臣秃鲁书信说:‘大明皇帝问候元朝旧臣秃鲁:近来圣保从你的营中回来,说你坚守自己的志向,准备有所作为。这是大丈夫的事情,朕非常赞赏。只是从你现在的处境来推测,你不会成功的原因有四个,而且你又将不得善终。根据什么知道的呢?你向来是元朝的大臣,多次为王室效力,后来产生了裂痕,君臣之间相互猜疑,已经有三年了。以人臣的角度来说,君主有难,臣子不保卫君主,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利,这是忠臣还是逆臣呢?这是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当今元朝的气数已尽,上天不再眷顾,年幼的君主昏庸懦弱,分不清正邪,如果你不离开他的身边,不被谗言所害就已经很幸运了。现在你被流放驱逐到远方,还能有什么打算呢?这是不能成功的第二种情况。我处在沙漠边塞,骑兵和步兵加起来不到一万人,部下的人,口中没有能吃饱的食物,身上没有能抵御寒冷的衣服,大家都要离散了,而你不能独自留下来,能依靠什么呢?’这是你不可能成功的第三个原因。如果严格军令,约束士兵,使他们饥寒交迫,却不敢移动脚步,人之常情不能忍受,朕又担心你被部下谋害,这是第四个不能成功的原因。触犯了这四种弊病,却还在犹豫不决,可谓是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这我知道你不得善终是很明显的了。在这个时候,身败名裂,忠顺都丧失了,甘心与秋草一起腐烂,最终成为小人的归宿,即使想后悔,大概也已经晚了。如果你们能听取朕的意见,又认为自己的力量不足,其他地方也没有去处,就诚心诚意地前来归附,朕对待你们的态度,一定不会薄情。你要好好思考,我不多说了。
癸卯日,皇上对中书省的大臣说:“今天天气寒冷,比冬天还冷。京城尚且如此,何况是北边荒漠的地区,冰层厚,积雪深,我们戍守边疆的将士非常艰苦啊。中书省可以用府库中储存的布帛,制成绵袄,运往蔚州、朔州、宁夏等地,来供给将士们。”行省大臣回答说:‘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的棉衣,每年都有固定的供给,不用再运送了。’皇帝说:“将士们虽然有常规的供应,朕本来就知道,但只是因为现在天气寒冷与平常不同,所以才下令增加供应。古人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收获,就会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何况守卫边疆的将士,是我深深挂念的人,给他们发放军粮,不要拖延。”
任命故元降臣沙不丁为骁骑前卫副千户。
西番十八族元帅包完卜癿七汪肖派侄子打蛮来投降。等到各族都管哈只藏卜、前任军民元帅府达鲁花赤坚敦肖等人前来朝拜,皇帝下诏书任命包完卜癿为十八族千户所正千户,汪肖为副千户,坚敦肖为岷州千户所副千户,哈只藏卜等人为各族都管,分别赐予成套衣服、靴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