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4070年)九月初一(己亥):设立重庆府涪州长寿县;将夔州府开州改为开县。
初二(庚子):任命工部侍郎刘昭先为礼部尚书;任命赞善大夫赵翥为工部尚书。
冀州枣强县发生旱灾,百姓饥荒,朝廷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灾民。
诏令直隶府州及浙江、江西两行省,今年的秋粮允许用棉布代替粮食缴纳,用以供给边疆戍守军队。
初三(辛丑):诏令松江、苏州等府,在原有粮长之下各增设知数一人、斗级二十人、送粮民夫一千人,确保每年赋税粮米的运送交纳,不再烦扰百姓。
初四(壬寅):翰林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詹同等上奏:自皇上起兵渡江以来,征讨平定的功业、礼乐治道的详情,虽有记载但尚未成书。请求编修《日历》,珍藏于金柜,传之后世。皇帝准奏,任命詹同与侍讲学士宋濂为总裁官,侍讲学士乐韶凤为催纂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儒士朱右、赵埙、朱廉、徐一夔、孙作、徐尊生一同参与纂修,乡贡进士黄昶、国子生陈孟旸等负责誊写。
重新设置御用局,官秩正七品,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
初五(癸卯): 诏令确定散官的俸禄供给标准:凡被任命授职的官员,即授予与所任实职品级相同的散官。在京官员以三十个月为一次考核(考),每次考核合格晋升散官一等;地方官员以三年为一次考核,每次考核合格晋升散官一阶。
授予中书右丞相胡惟庸特进荣禄大夫;御史大夫陈宁荣禄大夫;御史中丞商暠资善大夫;中书参政冯冕、丁玉中奉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詹同、户部尚书俞溥嘉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子赞善宋濂、户部侍郎赵好德中顺大夫。
诏令制定文武官员诰命制度。皇帝对礼部尚书牛谅、侍讲学士宋濂等人说:前代在朝为官者必有封赠亲属的恩典,封赠必赐予诰命,以光耀祖先、恩及子孙。命他们考证古制详定规范。牛谅等奏:参考唐、宋诰命,皆由三省官署名,加盖吏部告身印章。本朝诰敕既用皇帝印玺,则中书省大臣不宜署名。现造诰敕的花样、签轴制度已有等级区分,不必更改。另据宋绍兴年间先例,工部曾奏官诰院所用绫纸易被伪造,请求令文思院另织专用防伪花样。现议在诰命文书末尾添织“某字第几号”作为防伪标识。并取工部神帛制敕局物料,用以书写诰命、钤盖宝印,颁赐文武官员。皇帝批准。制度规定: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员授诰命,六品至九品官员授敕命。公侯及一品诰轴用玉;伯爵、子爵、男爵及二品用犀角;五品以下用牛角。
初六(甲辰):命令在午门外及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门外设立榜文,凡有戒谕训示之事,皆书写其上。皇帝训谕礼官:朝廷乃礼法之源,天下瞻仰。文武官员在朝班奏对应言辞详雅切实,勿说浮夸之语。治理事务、统御下属须恩威并施使人敬畏服从,切戒忿怒及恶语伤人。孔子云“非礼勿言”,《礼记》云“君子恶言不出于口”。礼官当谨记于此,方不负职守。
初七(乙巳):赏赐在临濠劳作的日本兵棉衣。
初八(丙午):礼部奏定百官日常朝会班次及奏事等礼仪规范。皇帝谕中书省大臣:朝廷礼仪用以辨上下、正名分,不使卑贱凌驾尊贵。百官在朝应秩序井然、奏对得体,此乃朝廷尊严、天下瞻仰所在。现今文武官员朝参奏事仍有不熟礼仪者,实因殿陛之上礼法未严。今后凡新官及武臣中有不熟习礼仪者,命侍仪司官员每日于午门外演习,并派两名御史监视,有不合礼仪者即行纠举。百官入朝失仪者,亦依法纠举。
初九(丁未):更定地方官府申报事务的法令。建国初,地方官府事务如户口、钱粮、学校、狱讼等,或季或月将其增减现存数目造册,县报州、州报府、府报行省,行省汇总报中书省。公文繁杂,耗费公私财力。且地方断案:笞五十以下县决,杖八十以下州决,一百以下府决,徒刑以上案件则需备齐卷宗报送行省。导致州县官或受贿重罪轻判,省府官或玩法轻罪重判,文牍往复争论,囚犯久系狱中。现命中书省、御史台详议,务求简便。于是改月报为季报,再以季报汇总为年报。凡府、州、县轻重囚犯,即按律判决,不必转押上报。确有违法枉断者,由御史、按察司纠劾。此令一出,天下称便。
赐予公侯及文武官员职田(公田),下令计算原有官粮、私租数额,仍按田主与佃户的分成比例收取租税。
衍圣公孔希学请求归乡,赐白金百两、文绮帛各五匹。在光禄司赐宴,命翰林院官员饯行。
诏令赏赐临濠行大都督府军士冬季用布。
初十(戊申):临濠池河桥建成。初,工部奏请造桥,皇帝命勿求过宽以免劳民伤财且难坚固,择河岸狭窄处建造。建成七孔桥,总长二十二丈五尺,高三丈五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