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把青峰山的雾气揉散,果园里的露珠还挂在苹果树叶尖上,老赵就已经扛着二十来斤的药桶,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果树行间挪步了。他这把老骨头跟果园打交道快三十年,打药的活计就像 “和尚念经 —— 老一套”,肩扛手压,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脊梁骨更是像被灌了铅,晚上睡觉翻身都得咬着牙。
“哎哟喂,这罪啥时候是个头啊!” 老赵抹了把额头上的汗,那汗珠混着灰尘往下淌,砸在脚边的草叶上,“啪嗒” 一声,倒比药桶里漏出来的药还金贵。他抬头望了望眼前这片足足十亩的果园,果树一棵挨着一棵,枝丫交错得跟 “蜘蛛网似的”,想要把药喷到叶片背面,就得把身子往树缝里钻,有时候枝条刮得脸上一道一道的,痒得钻心也没空挠。
旁边帮忙的小孙子小宝才十岁,蹲在田埂上数老赵喷过的树,数到第三十棵就没了耐心:“爷爷,你这喷得也太慢了,我看隔壁王爷爷家昨天用个‘大铁鸟’,‘嗖嗖’几下就喷完半亩地了!”
老赵眼一瞪,手里的压杆都顿了顿:“小孩子家懂啥!那‘铁皮疙瘩’看着花哨,能有咱人工喷得匀?咱这叫‘慢工出细活’,老话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药这事儿,差一分都不行!”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也犯了嘀咕 —— 前几天确实听村里人说,镇上来了个农技队,带了能打药的无人机,说是 “效率能顶好几个壮劳力”,可老赵活了大半辈子,总觉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机器哪有手靠谱?
正琢磨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 “嗡嗡” 的声响,像一群蜜蜂集体扇动翅膀,却又比蜜蜂的声音更沉稳、更有力。老赵直起腰往路口望,就见两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扛着个 “大家伙” 走了过来 —— 那东西通体银灰,翅膀是折叠的,展开来跟老鹰的翅膀似的,机身上还印着 “植保无人机” 几个字,正是小宝说的 “大铁鸟”。
“赵叔,我们是镇农技站的,来给您演示无人机打药!” 领头的年轻人叫小李,笑着举起手里的遥控器,“您先歇会儿,看看咱这‘铁皮怪’的本事!”
老赵将信将疑地放下药桶,抱着胳膊站在田埂上,心里打定主意要挑挑毛病 —— 他倒要看看,这 “铁疙瘩” 能不能像人一样,把药精准喷到叶片背面。要知道,果树蚜虫最爱躲在叶背,人工打药都得 “睁大眼睛瞅,弯着腰杆喷”,机器要是喷不到,那就是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小李调试好设备,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就见那 “铁皮怪” 缓缓升空,翅膀转动的声音越来越响,却一点不晃,跟 “定海神针似的” 稳稳悬在半空。紧接着,它突然往下一沉,离地面不足两米,贴着果树的树梢往前飞 —— 那高度把控得绝了,离最矮的枝条也就半尺远,却愣是没碰到一片叶子,活像 “穿花蝴蝶” 在林间穿梭,灵巧得让人咋舌。
“好家伙,这技术!” 老赵不由自主地往前凑了两步,眼睛瞪得溜圆。他这辈子见过的打药工具不少,从最早的手动喷雾器,到后来的电动喷雾器,哪一个不是 “笨手笨脚”?可这无人机,简直像长了 “千里眼” 和 “顺风耳”,前面有粗壮的枝条挡路,它 “唰” 地一下就往上抬了几寸;旁边有低垂的侧枝,它又 “嗖” 地往左挪了半米,全程没停顿一下,比 “老司机开车” 还稳当。
更让人惊艳的还在后头。当 “铁皮怪” 飞到第二排果树时,机身下方的喷头突然喷出一道细密的药雾 —— 那药雾不是人工喷的 “水流状”,而是像 “牛毛细雨”,又细又匀,被辰时的阳光一照,瞬间折射出一道七彩的彩虹,从树顶一直挂到地面,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小宝看得跳起来拍手:“彩虹!爷爷你看,有彩虹!”
老赵也看呆了,嘴里喃喃道:“这…… 这哪是打药啊,简直是‘画风景’呢!” 他快步走到刚喷过药的果树前,伸手摸了摸叶片 —— 正面湿漉漉的,再把叶子翻过来,背面也均匀地沾着药雾,连叶尖的褶皱里都有,比他人工喷的还细致!要知道,他以前喷叶背,得 “一手掰着叶子,一手按喷头”,喷一棵果树要花三分钟,还总有些地方喷不到,可这无人机,“唰” 一下就过去了,效率简直是 “芝麻开花 —— 节节高”。
小李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给老赵看:“赵叔,您看,这无人机有红外感应,能精准识别果树的位置和叶片分布,药雾的压力和角度都是电脑设定好的,保证每一片叶子都能喷到,还不浪费药。而且它飞得快,一小时能喷十亩地,比人工快十倍都不止!”
“一小时十亩?” 老赵的声音都颤了,他指着自己刚喷过的那片地,“我从早上六点喷到现在,三个小时才喷了一亩多,这…… 这‘铁皮怪’一小时就能喷十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