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药材满坡迎丰收,银两入手暖民心
初秋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遍了村西的荒山。曾经光秃秃的山坡上,如今铺展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蒲公英的白色绒球随风轻晃,金银花的藤蔓上缀满了黄白相间的花苞,黄芪的茎秆挺拔粗壮,连叶片上都泛着健康的光泽。这是合作社的首批药材,因着灵泉稀释水的滋养和深井灌溉的便利,比预期提前十天成熟,长势更是好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天刚蒙蒙亮,李大叔就背着竹筐上了山。他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黄芪的根茎,泥土里刚挖出的根茎饱满粗壮,带着淡淡的药香,比他往年见过的任何黄芪都要优质。“好家伙,这一亩地至少能收两百斤!”他掂量着手里的根茎,笑得合不拢嘴,心里早就算好了账——按保底价一百二十文一斤算,这两亩地就能赚二十四两,足够盖两间新瓦房,还能给儿子娶媳妇。
不远处,张婶正带着儿子采摘金银花。十岁的儿子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把花苞摘下来放进竹篮,小脸涨得通红,却干劲十足:“娘,咱们今天能摘多少?是不是能给我交学堂的束修了?”张婶摸了摸儿子的头,眼眶有些发热:“能,肯定能!等卖了药材,不仅能交束修,还能给你做件新棉袄。”她想起去年冬天,儿子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袄冻得发抖,如今靠种药材就能让日子好起来,心里满是感激。
上午九点,村民们背着装满药材的竹筐,沿着平整的“致富路”往药坊走去。路上遇到熟人,都忍不住互相炫耀自家的收成:“我家蒲公英长得可好了,叶子又大又厚!”“我家金银花花苞多,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欢声笑语回荡在路边的树林里,连空气都透着丰收的喜悦。
药坊后院早就布置好了收购点,几张长桌并排摆放,桌上放着杆大秤、几本账本和一摞沉甸甸的铜钱。苏婉清穿着一身素色布裙,正忙着给药材称重;萧墨尘站在一旁,帮忙记账,他的字刚劲有力,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小草和阿福则负责将称好的药材装袋,分类堆放,方便后续处理。
“李大叔,您这两亩黄芪,一共四百斤,按一百二十文一斤算,总共四十八贯,也就是二十四两白银。”苏婉清一边说着,一边将沉甸甸的银子放进李大叔手里的布包里。银子触手冰凉,却让李大叔的心里暖烘烘的,他捏着布包,手都有些发抖:“婉清姑娘,谢谢你!这银子,够我盖新房了!”
“这是您应得的,是您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苏婉清笑着说,又递给他一张纸条,“这是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您要是还想种黄芪,提前跟我说,我好准备种苗。”
李大叔连忙接过纸条,像宝贝一样揣进怀里:“种!肯定种!明年我还要多种一亩!”
轮到张婶时,她的竹筐里装着两百斤金银花,还有一百斤蒲公英,总共卖了十八贯,也就是十二两白银。苏婉清把银子递给她时,她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婉清姑娘,以前我靠缝补过日子,一年也赚不了二两银子,现在种药材一个月就赚了十二两,您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张婶,您别这么说。”苏婉清递过一块帕子,让她擦眼泪,“是您自己肯吃苦,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浇水、除草,这是您应得的。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
就在这时,人群里的刘二却迟迟不肯上前。他的竹筐里装着药材,却明显比别人的少,而且药材里还混着不少杂草和碎石。苏婉清看出了他的窘迫,主动走过去,拿起他的药材看了看,轻声说:“刘二,你这药材里杂质太多,合格率只有六成,按规矩,只能按保底价的八成收。”
刘二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里带着愧疚:“婉清姑娘,我知道错了。之前我偷懒,除草不及时,还忘了浇水,才让药材长这么差。下次我一定好好种,再也不偷懒了。”
苏婉清看着他诚恳的样子,心里软了下来:“这次我还是按保底价给你收了,但下不为例。下个月我会制定合作社的奖惩制度,药材合格率达九成以上有奖励,低于七成就要取消下季种苗资格。你要是想继续种,就得好好努力。”
刘二连忙点头,感激地说:“谢谢婉清姑娘!我一定改!下次肯定种出好药材!”
收购一直持续到下午夕阳西下,药坊后院的铜钱和银子几乎快堆成了小山。苏婉清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满是成就感——五十户村民,总共收购药材一万斤,支出白银六百两,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大部分药材都能通过两店销售和外销收回成本,还能有不少盈利。
“小镇店这个月的药膳需求大概三百斤,县城店需要五百斤,剩下的九千两百斤,我联系了县城的三家药铺,他们愿意按一百五十文一斤收购,能收入一千三百八十两白银。”萧墨尘拿着账本,跟苏婉清核算着,“除去收购成本六百两,还有七百八十两的盈利,足够支撑下一季的种苗采购和合作社的运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灵泉神医:开局休夫后我成了首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