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沈惊鸿已在书房中审阅昨夜拟定的各项章程。苏卿卿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盏参茶放在案头,柔声道:夫君又是一夜未眠?
沈惊鸿抬头,握住妻子的手:卿卿,我们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这些章程若得实施,可保大明百年昌盛。
苏卿卿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轻声道:妾身虽不懂军国大事,但知道夫君所做,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大人,陛下特使到,传旨即日成立大明振兴总署,命大人全权负责!
一、 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
沈惊鸿接旨后,立即召集心腹幕僚。他深知,要振兴大明,必须先从土地问题入手。
诸位,沈惊鸿展开一幅大明田亩分布图,如今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我意推行限田令
幕僚中有人倒吸凉气:大人,此举恐将触动天下豪强啊!
沈惊鸿神色坚定:正因为触动利益,才更要做!参考...古制,我拟定如下措施:
他取出一份精心拟定的章程:
第一,清丈天下田亩。由户部、兵部联合组建清丈队伍,以新式测量工具,重新丈量全国土地。
第二,推行阶梯田赋。每人限田百亩,超出部分课以重税,使大地主无利可图,自愿出售多余田地。
第三,设立平准田庄。官府出资收购多余田地,以成本价转售给无地农民,可分十年偿还。
第四,推广互助合作社。鼓励小农联合经营,共享耕牛、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一位老成持重的幕僚担忧道:大人,此举恐怕会引发地方豪强激烈反抗。
沈惊鸿淡然一笑:所以我们要分步实施。先在直隶、山东试点,待取得成效后再推广全国。同时,要让士兵退伍后优先分得田地,他们就是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二、 五年计划:循序渐进的振兴蓝图
三日后,沈惊鸿向天启皇帝呈递了一份《大明振兴五年规划》:
陛下,臣建议将振兴大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年:奠基期
· 完成直隶、山东土地清丈
· 整治黄河险工段
· 修通京师至山海关官道
· 在各省设立实学学堂
第二至三年:推广期
· 将新政推广至江南、中原
· 疏浚大运河主干道
· 修建东南财赋区道路网
· 建立全国驿传体系
第四至五年:深化期
· 完成全国土地改革
· 建成主要水利工程
· 形成全国道路网络
· 实学科举制度化
朱由校仔细阅读后,提出疑问:惊鸿,这些举措都需要大量银钱,国库恐怕难以支撑。
沈惊鸿早有准备:陛下,臣有三策解决钱粮问题:
第一,发行振兴国债,许商人认购,以未来税收偿还;
第二,设立大明发展银号,吸收民间存款,低息贷给农户、工匠;
第三,开发辽东、台湾等地资源,以新辟之利养中兴之业。
三、 扫盲启智:开启民智的全民教育
在沈惊鸿的力主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革新悄然展开。
他首先在京师设立大明格物大学堂,亲自拟定课程:
除经史子集外,增设算术、格物、农学、商贸、律法等实用学科。学子需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在衙门实习。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提出了蒙学普及令:
各府县需设立官办蒙学,七至十二岁孩童皆需入学,学习《千字文》、《算术启蒙》、《格物常识》等。贫寒子弟由官府供给纸笔。
礼部尚书闻讯急忙求见:沈大人,此举恐怕会引起士林非议啊!让平民子弟都读书,岂不是要动摇士人根基?
沈惊鸿正色道:王尚书,一个国家若要强大,不能只靠少数精英。让更多百姓识字明理,懂得算术格物,才能涌现更多人才。况且...
他压低声音:如今军中火器越发精良,若士卒不识字,如何看懂操典?若工匠不识字,如何看懂图纸?这是大势所趋啊!
与此同时,苏卿卿也在沈惊鸿的支持下,开始推行女子教育。她在京师创办了第一所女子技艺学堂,教授医术、算学、纺织等实用技能。
女子若能自立,苏卿卿在给皇后的奏章中写道,则家室和睦,子女贤良,于国于家皆有利。
四、 基础设施建设:再造山河的宏伟工程
天启十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基建工程在大明各地展开。
在黄河沿岸,十万军工、民夫在都水监官员指挥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治河工程。沈惊鸿引入了分段承包制绩效考核法,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每十里为一工段,沈惊鸿在视察时指示,设立工程碑,刻上负责人姓名。工程质量优良者奖,偷工减料者罚。
在直隶通往九边的道路上,新式的碎石路面不断延伸。沈惊鸿参考后世经验,建立了严格的道路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