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卿卿会意:夫君是要大力推广那些新作物了?
正是。沈惊鸿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图册,番薯耐旱,可在贫瘠山地生长;土豆高产,一亩可收数千斤;玉米不择地力,坡地也能种植。这些作物在福建试种都很成功,如今正当大力推广。
他沉吟片刻,又道:还有一事。太医院要准备好防治蝗灾的药物。大灾之后,往往会有蝗灾继发,我们要未雨绸缪。
苏卿卿点头应下,却又忧心道:只是推广新作物需要时间,怕是远水难救近火。而且百姓习惯了种植稻麦,对这些海外传来的新奇作物,未必愿意接受。
沈惊鸿微微一笑: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至于百姓的疑虑......我自有办法。
......
一个月后,第一批海外粮船抵达天津卫的消息传来,整个京师都沸腾了。当满载着安南稻米的船队驶入大运河时,沿岸百姓自发跪拜,高呼万岁。这些稻米很快被分发到各地的平粜仓,以平价出售,彻底稳定了市场。
但沈惊鸿却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此刻,他正在西山的皇庄里,亲自指导农户种植新作物。让随行官员目瞪口呆的是,这位权倾朝野的内阁辅政大臣,竟然挽起袖子,亲自下地示范。
番薯藤要这样斜着插进土里,注意行距和株距。他一边动作,一边耐心讲解,土豆要切块,每块务必留两个芽眼......玉米的株距要更大些,这东西喜光。
大人,一个老农壮着胆子问,这些洋玩意儿,真能在咱们这北方的地里长出来?往年可从没人种过啊!
沈惊鸿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老伯放心,这些作物在福建试种了两年,长得好得很。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种,保准比你种麦子收成多。再说了......
他环视周围的农户,提高声音:朝廷已经下令,凡是改种新作物的,免赋三年!收获的粮食,官府按市价收购!若是收成不好,朝廷照价赔偿!
这个消息很快在京畿地区传开,原本对改种新作物心存疑虑的农民,听说免赋三年还有保底收购,纷纷前往各地衙门领取种子,争相试种。
然而,就在推广工作初见成效时,不好的消息还是传来了:山东、河南等地果然出现了蝗灾的征兆,蝗蝻开始在一些荒滩地聚集。
沈惊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他首先动用海军通讯快船,从南洋紧急调运除蝗药物;接着组织各地卫所官兵,协助农民在田间地头开挖防蝗沟,扑杀蝗蝻;最重要的是,他推广了一套完整的防灾体系:在蝗灾易发区种植蝗虫不喜食的芝麻、豆类等作物,建立蝗情监测网,储备应急药物。
这一日,他亲自到京郊视察除蝗情况。只见田埂上,官兵和农民正在合力扑打蝗虫,还有人按照医学院指导的方法,喷洒新式药物。顺天府尹禀报:大人,多亏预防得早,发现得及时,蝗灾还没有成气候。
沈惊鸿却不敢大意,严厉地说:不可掉以轻心。传令下去,各地主官必须亲自督战,蝗灾不过去,谁也不得回衙办公!若有玩忽职守者,本阁必严惩不贷!
......
夜幕降临,沈惊鸿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中。苏卿卿早已备好热水,见他满脸倦容,心疼地说:夫君也要保重身体才是。这些日子,你眼见着清瘦了许多。
沈惊鸿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如今这个局面,我如何能安心休息?湖广地震,山东蝗灾,北方旱情......若不是我们提前建立了应急粮储,改造了水师,推广了新作物,此刻早已是饿殍遍野,盗匪四起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问道:李自成那边可有什么动静?就是那个陕西的驿卒。
苏卿卿笑道:你说他啊?前日医学院往陕西运送防治蝗灾的药物,还是他押送的呢。听说他如今在驿站干得不错,还带着一帮兄弟帮着运送救灾物资,很是得力。
沈惊鸿点点头,心中暗叹:时势造英雄,若不是新政及时,救灾得力,恐怕这个老老实实的驿卒,迟早也会被饥荒逼上梁山。如今他既能安于其位,为国效力,实在是社稷之幸。
次日朝会上,沈惊鸿向天启帝奏报了救灾进展:陛下,首批海外购粮已陆续运抵京师及周边重镇,粮价平稳,民心安定。新作物推广顺利,京畿地区已有三成农户改种番薯、土豆,预计秋季就能有所收获。各地蝗灾已得到控制,未酿成大患。
天启帝龙颜大悦:爱卿辛苦了。这开海购粮、推广新作物之举,实乃社稷之功。只是这海外购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陛下圣明。沈惊鸿奏道,臣正欲奏请设立海关总署,专司海外贸易,征收关税。同时扩大海军规模,在重要航线上建立补给基地,保护海上商路。
他展开一份精心准备的奏章:臣建议在福建月港、广东广州设立通商口岸,允许外商来华贸易,我大明商人亦可出海经商。如此既可增加税入,充实国库,又可互通有无,引进海外良种、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