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舷装甲彻底穿透!内部 2 根冷却剂管线断裂,1 台环境监测设备离线,无燃料泄漏风险;核心区域因护盾防护,未受能量冲击影响,APU、推进器等关键系统正常运转!” 系统的损伤报告快速弹出,红色的警告标识覆盖了右舷区域,却没有 “致命损伤” 的提示,这让我稍微松了口气,可还没等我庆幸,导弹的攻击已经到来。
“导弹即将命中!预计 3 秒后接触船体!” 系统的警报音再次响起,我死死盯住观测窗外 —— 四枚导弹已经逼近到距离船体只有 100 米的位置,它们的弹头开始旋转,显然已经启动了末端制导,无论我们如何调整姿态,都无法避开攻击。
“砰!砰!砰!砰!”
四枚导弹几乎同时击中 “老兵” 号的船体 —— 第一枚击中左舷装甲,虽然没有穿透,却在表面留下一个直径 30 厘米的凹陷,装甲内部的支撑梁发出 “咯吱” 的呻吟,像是随时会断裂;第二枚击中舰尾的废弃储物舱,舱体瞬间被炸开,里面的金属碎片像暴雨一样在舱内飞溅,我下意识地蜷缩身体,一块锋利的碎片擦着我的肩膀飞过,在操控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第三枚击中驾驶舱的观测窗,玻璃表面瞬间布满裂纹,像一张破碎的蛛网,随时可能彻底碎裂;第四枚最危险,它击中了 APU 舱室的外侧装甲,虽然被装甲挡住,却导致 APU 的能源供应出现短暂波动,光幕上的能源读数从 0%(已耗尽)跳动到 1%,又快速回落至 0%,系统的警报音瞬间尖锐到极致。
“左舷装甲凹陷 30 厘米,支撑梁应力值 149MPa(安全阈值 150MPa),接近临界;舰尾储物舱完全损毁,无关键设备;驾驶舱观测窗裂纹长度 15 厘米,无碎裂风险;APU 舱室装甲受力变形,能源供应线路出现接触不良,已自动修复,无功能影响!” 系统的损伤报告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我的心上。舱内一片狼藉,金属碎片散落一地,冷却剂在地面上凝结成细小的冰晶,应急灯疯狂闪烁,红色的光芒在舱内来回移动,像一场惊悚的闹剧。
我靠在座椅上,大口喘着粗气,浑身的肌肉因为紧张而僵硬,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刚才的第一轮齐射,虽然没有造成致命损伤,却让 “老兵” 号的伤势雪上加霜,右舷装甲穿透、左舷凹陷、观测窗裂纹、储物舱损毁,每一处损伤都在提醒我,我们的处境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巡逻艇正在准备第二轮齐射!P-03 能量炮充能已达 60%,P-04 导弹正在重新装填,预计 15 秒后发起攻击!” 系统的警报音再次响起,观测窗外,星云边缘的蓝光再次亮起,比之前更亮,显然巡逻艇已经调整了攻击策略,准备瞄准我们的核心区域 ——APU 舱室和驾驶舱。
我看着光幕上的船体模型,核心区域的装甲虽然完好,却也只是 15mm 的钛合金,根本无法抵御第二轮齐射的攻击。如果 P-03 的能量炮击中 APU 舱室,我们将彻底失去所有能源;如果 P-04 的导弹击中驾驶舱,我和 “老兵” 号将在瞬间化为太空尘埃。
“系统,还有没有办法?哪怕是暂时阻挡第二轮攻击也行!” 我急切地问道,目光扫过舱内,希望能找到任何可用的东西。维修舱里还有几块废弃的金属板,或许能通过手动操作,将它们固定在核心区域的装甲外侧,形成临时的防护屏障。
“可行方案:将 3 块金属板(每块厚度 5mm,面积 1㎡)固定在 APU 舱室和驾驶舱外侧装甲上,可提升 30% 的抗打击能力,阻挡单次能量炮攻击;同时释放所有剩余的金属碎片(约 30kg),形成‘碎片云’,干扰导弹锁定。该方案需手动操作,预计耗时 12 秒,可在第二轮齐射前完成基础防护。” 系统的方案像一根救命稻草,虽然无法完全抵御攻击,却能为我们争取一线生机。
我立刻起身冲向维修舱,抓起金属板和固定螺栓,快步跑到 APU 舱室外侧。星云边缘的蓝光越来越亮,P-03 的能量炮已经充能到 80%,我顾不上危险,用扳手快速将金属板固定在装甲上,螺栓每拧紧一圈,我的手就颤抖一次,生怕下一秒攻击就会到来。
12 秒后,三块金属板终于固定完成,我同时释放了剩余的金属碎片,碎片在舰体周围形成一团不规则的 “云团”。就在这时,系统的警报音再次响起:“巡逻艇发起第二轮齐射!能量炮已发射,导弹正在接近!”
我跌跌撞撞地跑回驾驶舱,刚坐稳,就看到两道蓝色光束和四枚导弹再次从星云边缘袭来。这一次,能量光束击中了 APU 舱室外侧的金属板,“砰” 的一声巨响,金属板瞬间变形,却成功阻挡了光束的穿透,装甲没有受到损伤;导弹则被碎片云干扰,两枚失去锁定,自爆在太空中,另外两枚击中左舷装甲的凹陷处,导致凹陷进一步扩大,支撑梁的应力值达到 149.5MPa,距离阈值只有 0.5MPa。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