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问题:外舱门液压杆损坏(无法自动开启,需手动撬动)、内部密封胶条老化(存在轻微漏气,需更换);
? 修复需求:液压杆无需完全修复,仅需用金属支架辅助固定,确保手动开启时不会卡顿;密封胶条可裁剪应急柜内的绝缘胶带替代,厚度虽不足,但可通过多层缠绕弥补;
? 修复可行性:极高(所需材料:金属支架、绝缘胶带,均已具备),预估修复时间 25 分钟,无能源消耗】
雷诺立刻带着金属支架(从维修舱废弃部件中拆解的 3 根 50cm 长钢条)和绝缘胶带,前往舰尾货物气闸舱。气闸舱的外舱门果然处于闭合状态,表面的液压杆弯曲变形,用手推动时发出 “咯吱” 的卡顿声。他将金属支架一端固定在气闸舱壁的螺丝孔上,另一端顶住液压杆弯曲处,用扳手拧紧固定 ——“咔嗒” 一声,支架牢牢卡住液压杆,再次推动舱门时,卡顿感明显减轻,虽仍需用力,却能顺利开启至最大角度(约 80 度),足够容纳中型能源罐(直径 3 米)进出。
接下来是更换密封胶条。雷诺撕下老化的胶条(表面已经开裂,失去弹性),裁剪出与舱门边缘长度一致的绝缘胶带,反复缠绕 3 层 —— 虽然绝缘胶带的密封性不如专业胶条,却能有效减少漏气,数据板检测显示:“气闸舱漏气速度从 0.8%/ 小时降至 0.2%/ 小时,可满足临时使用需求。”
当雷诺带着修复好的牵引光束发生器返回舰桥时,数据板显示距离抵达 W-01 残骸还有 5 小时 45 分钟,微型备用电池电量 1.44%(修复发生器消耗 0.04%),充电速度依旧稳定在 0.23%/ 小时。他将发生器固定在舰桥右侧的支架上,对准窗外碎片场的方向,又检查了一遍货物气闸舱的状态 ——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抵达 W-01 残骸后,按计划执行打捞作业。
舰桥内的灯光依旧柔和,操控台的显示屏上,“铁渣航线” 的路线图和打捞优先级清单交替显示。雷诺靠在观测窗前,看着远处逐渐清晰的 W-01 残骸,又看了看身旁的牵引光束发生器,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从最初的绝境求生,到现在的计划周密,“老兵” 号和他一起,一步步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站稳了脚跟。
他拿出压缩饼干,小口吃着,补充体力的同时,在脑海里反复演练打捞步骤:抵达 W-01 残骸后,先进入内部寻找 APU 能源模块和维生系统部件;若找到核心部件,就优先修复 “老兵” 号基础功能,再前往碎片场打捞补充资源;若残骸内资源不足,就直接以碎片场为目标,用中型能源罐的残留能源应急。每一种情况都有应对方案,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目标。
微型备用电池的指示灯微微闪烁,牵引光束发生器的喷嘴反射着灯光,货物气闸舱的舱门静静闭合 —— 这些修复好的设备,像一个个忠诚的战友,等待着执行打捞任务。雷诺知道,接下来的 5 小时,是最后的蓄力期;而 5 小时后,无论是 W-01 残骸的探索,还是铁渣碎片场的打捞,都将是一场决定 “老兵” 号命运的硬仗。
但此刻,他不再畏惧。详细的计划带来了强大的行动力,修复设备的专注让他充满信心。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有明确的目标,有可用的设备,有坚定的决心,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没有捞不到的资源。雷诺的目光再次落在数据板的打捞清单上,指尖轻轻划过 “中型能源罐” 的标记,心里默默说道:“等着我,很快就能带你回家,让‘老兵’号重新动起来。”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