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舷裂缝修补完成的喜悦还未完全褪去,雷诺的目光就落在了驾驶舱角落的临时能源包上 —— 那是用 2 节应急电池并联而成的 “简易电源”,外壳用绝缘胶带缠绕固定,导线末端还裸露着一小段铜芯,却承载着 “老兵” 号生命维持系统重启的希望。数据板上 “生命维持系统低功率运行食谱” 的步骤还在闪烁,每一个字都像在催促他:尽快行动,让舰内环境重回 “可正常生存” 的状态。
他快步走到能源包旁,蹲下身仔细检查 —— 电池电量显示 “15%+8%=23%”,电压转换器输出稳定在 5V(生命维持系统基础供电电压),导线接头处的绝缘胶带没有松动,一切都符合 “接入标准”。之前修补裂缝时,他特意将生命维持系统的应急接口清理干净,此刻接口处的金属触点泛着洁净的铜色,没有一丝氧化痕迹。
“系统,再次确认临时能源包与生命维持系统的兼容性,标注关键接线点(正极、负极、信号反馈线),避免接反导致短路。”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手指轻轻抚摸着应急接口的卡扣 ——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为 “老兵” 号的核心系统供电,哪怕只是 “低功率运行”,也意味着舰内环境将告别 “依赖应急氧气瓶” 的窘迫。
数据板立刻弹出三维接线示意图:【应急接口共 3 个触点:左侧为正极(红色标识),右侧为负极(黑色标识),中间为信号反馈线(蓝色标识);临时能源包对应导线:红色导线接正极,黑色导线接负极,白色导线接信号反馈线;注意:信号反馈线若未正确连接,系统将无法识别供电状态,无法启动】。
雷诺对照示意图,将能源包的导线逐一接入接口 —— 红色导线对准正极卡扣,“咔嗒” 一声轻响,卡扣自动锁定;黑色导线接入负极时,他特意放慢速度,确保铜芯完全插入触点深处;白色导线连接信号反馈线时,需要稍微用力按压,直到接口处的指示灯亮起微弱的绿色,数据板同步弹出 “信号连接正常” 的提示。
所有导线连接完成的瞬间,雷诺深吸一口气,按下能源包侧面的 “供电开关”。没有预想中的 “嗡鸣”,只有一阵细微的 “滋滋” 声从生命维持系统的主机舱传来,像老旧的机器在艰难苏醒。他立刻跑到主机舱旁,透过舱壁的观察窗 —— 里面的风扇叶片开始缓慢转动,起初只是 “卡顿” 的抖动,每转半圈就停顿一下,仿佛随时会再次停摆;几秒钟后,叶片的转动逐渐平稳,虽然速度只有正常状态的一半,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气流流动。
“空气循环系统…… 启动了!” 雷诺的心脏瞬间加速跳动,他快步走到驾驶舱的空气出风口 —— 之前这里只有冰冷的死寂,此刻却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气流,带着淡淡的金属味,却比应急氧气瓶输出的 “纯氧” 更让人安心。数据板的环境监测模块自动激活,屏幕上弹出实时数据:【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状态:低功率(40%),气流速度 0.5m/s,舱内空气交换效率提升至 30%,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当前 0.3%→0.28%→0.26%)】。
气流流动带来的变化是直观的。之前舰内弥漫的灰尘和焊接残留的烟味,开始随着气流缓慢消散,呼吸时不再有 “憋闷” 的感觉,连肋骨处的疼痛都仿佛减轻了几分。雷诺下意识地摸了摸脸上的氧气面罩 —— 这副简易面罩已经伴随他度过了近 20 小时,镜片上布满了呼吸留下的白雾,系带也勒得脸颊生疼。他犹豫了一下,试探着松开面罩的卡扣,将其轻轻摘下。
新鲜的舱内空气涌入鼻腔的瞬间,雷诺忍不住闭上眼 —— 没有纯氧的 “冰冷感”,也没有之前的 “稀薄感”,而是带着一丝微弱的温度,像初春的风,柔和地拂过呼吸道。他深吸一口气,肺部不再有之前的 “刺痛”,只有一种 “久违的舒展”。数据板显示:【当前舱内氧气浓度 17.2%,仍低于标准值(21%),但已满足人体基础需求(最低 16%),可维持无面罩呼吸】。
“终于…… 可以摘下它了。” 雷诺将面罩放在操控台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镜片上的白雾,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舒适感。这种 “摆脱依赖” 的自由,比任何修复成功都更让他振奋 —— 这意味着 “老兵” 号正在重新拥有 “自主维持生命” 的能力,不再是一艘只能靠 “外部补给” 苟延残喘的废舰。
就在这时,一阵 “咯吱咯吱” 的机械摩擦声从温控模块的方向传来 —— 温度调节系统也开始启动了!雷诺转头看去,温控模块的指示灯从 “熄灭” 变为 “黄色闪烁”,屏幕上的温度数值开始缓慢跳动:【温控系统运行状态:基础保暖(20% 功率),加热元件温度 35℃,舱内温度当前 - 1.8℃→-1.7℃→-1.6℃,预计每小时回升 0.3℃】。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