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变化虽然缓慢,却能清晰感知。之前冻得僵硬的手指,逐渐有了知觉;作战服内的寒冷感也在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温和的暖意”,从温控模块所在的方向缓慢扩散至整个驾驶舱。雷诺走到温控模块旁,伸手触摸舱壁 —— 不再是之前的 “刺骨冰凉”,而是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热度,像冬日里靠近暖气片的温暖。
他下意识地裹紧了作战服,却发现之前因寒冷而蜷缩的身体,已经能自然地舒展。数据板上的 “生存环境评分” 从之前的 “35 分(危险)” 提升至 “55 分(基本安全)”,屏幕下方弹出一行小字:【生命维持系统部分恢复,舱内环境已满足 “长时间无辅助生存” 需求,建议持续监测能源包电量,避免系统突然中断】。
雷诺立刻查看临时能源包的状态 —— 电量显示 “22%”,较启动前下降 1%,数据板预估:【按当前功率(空气循环 40%+ 温控 20%),能源包剩余电量可维持系统运行 4 小时 15 分钟,需在耗尽前补充能源或切换至其他供电方式】。
“4 小时…… 足够了。” 雷诺的心里没有焦虑,只有踏实。这 4 小时不仅能让他彻底缓解 “面罩依赖” 和 “低温困扰”,更能为后续修复 “寻找新能源” 争取宝贵时间 ——W-01 残骸内的 APU 模块、铁渣碎片场的中型能源罐,都是潜在的 “长期供电源”。他走到观测窗前,看着窗外的绿色恒星,感受着舱内流动的气流和缓慢回升的温度,心里第一次有了 “家” 的感觉 —— 哪怕这艘 “家” 伤痕累累,却在努力为他创造 “活下去” 的条件。
他重新坐回操控台,将数据板调整为 “能源监测模式”,屏幕上实时显示临时能源包的电量变化(22%→21.9%→21.8%),以及生命维持系统的功率分配(空气循环 40%,温控 20%,预留 40% 应对突发情况)。随后,他打开 “维修日志”,在 “生命维持系统” 一栏写下:【第 98 小时,临时能源包接入成功,系统低功率运行,舱内环境显着改善,氧气浓度 17.2%,温度 - 1.6℃,生存评分 55 分 —— 这是 “老兵” 号重生的重要一步】。
写完日志,雷诺站起身,在驾驶舱内缓慢走动。没有了面罩的束缚,没有了寒冷的侵袭,每一步都变得轻松自在。他走到右舷的修补区域,看着银白色的焊缝,又看向正在缓慢转动的空气循环风扇,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从跃迁后的 “绝境” 到现在的 “基本安全”,从 “依赖应急物资” 到 “系统自主运行”,他和 “老兵” 号一起,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一点点夺回 “生存的主动权”。
数据板突然弹出提示:【建议利用生命维持系统运行的 4 小时,优先完成左舷管线修复(所需材料已齐备),避免后续能源中断导致修复中断】。雷诺立刻点头 —— 他知道,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生命维持系统的恢复只是 “阶段性胜利”,想要让 “老兵” 号真正 “站起来”,还需要修复更多系统,找到更稳定的能源。
他拿起工具袋,走向左舷管线泄漏的区域 —— 那里的冷却液管线还在缓慢渗漏,虽然暂时不影响核心功能,却可能在后续航行中引发故障。舱内的气流还在缓慢流动,温度还在缓慢回升,这些 “微弱的改善” 像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他继续前进。
在这片漆黑的太空中,“老兵” 号的空气循环风扇还在缓慢转动,温控模块的加热元件还在散发着微弱的热量,临时能源包的指示灯还在稳定闪烁。这些 “微弱的生机”,虽然渺小,却足以驱散之前的绝望;这些 “缓慢的改善”,虽然不起眼,却足以让雷诺相信:只要不放弃,“老兵” 号一定能在这片未知的星域里,重新焕发生机,而他,也能在这艘老舰的陪伴下,找到属于自己的 “星海之路”。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