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能源包的指示灯在驾驶舱角落稳定闪烁,空气循环风扇的 “嗡嗡” 声与温控模块的 “轻微电流声” 交织,构成 “老兵” 号久违的 “生机背景音”。雷诺将刚修复的左舷管线支架固定好,擦了擦额头的汗 —— 生命维持系统提供的 4 小时缓冲期已过去 1 小时,他必须抓紧时间,在能源耗尽前完成更多打捞,为后续修复储备足够资源。
数据板的 “碎片场目标清单” 上,已标记出 5 个高价值目标,从 “半损坏的维修机器人” 到 “多型号电池组”,再到 “残缺的传感器阵列”,每一个都可能成为 “老兵” 号重生的关键拼图。雷诺走到牵引光束发生器旁,按下 “预热” 按钮,喷嘴处的蓝色光晕再次亮起,像太空中永不熄灭的 “希望灯塔”。
【场景一:捕获 “沉默的帮手”—— 维修机器人】
距离 “老兵” 号 62 米的碎片群中,一个银灰色的金属身影在缓慢漂移 —— 那是一台联邦早期的 “迷你维修机器人”,身高约 80 厘米,右臂的机械爪完好,左臂的焊接枪却已断裂,头部的光学传感器蒙着一层太空尘埃,像一双 “沉睡的眼睛”。系统扫描显示:【目标类型:维修机器人(型号:M-217),核心处理器完好率 60%,动力模块剩余电量 12%,机械爪功能正常,可用于后续舱内精密维修】。
雷诺调整牵引光束功率至 35%,蓝色光柱像一条灵活的光带,精准包裹住机器人的躯干 —— 不同于之前打捞的不规则残骸,机器人的金属外壳光滑且重心稳定,牵引过程格外顺利。当机器人被拉至 “老兵” 号 10 米处时,雷诺突然发现它的胸部有一个小型数据接口,立刻指令:“降低牵引速度,用光束托举机器人腹部,避免接口碰撞!”
3 分钟后,机器人平稳进入货物气闸舱。雷诺穿好宇航服进入舱内,用抹布擦去它头部的尘埃 —— 光学传感器突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行微弱的绿色文字:【能量不足…… 进入休眠模式……】。“还活着!” 雷诺的心脏瞬间一跳,他立刻从储物舱取出之前拆解的应急电池,用导线临时连接机器人的动力接口 —— 当电流涌入的瞬间,机器人的机械爪轻轻动了一下,光学传感器亮起微弱的红光,像在 “打招呼”。
虽然还无法完全激活,可这台 “半损坏的机器人” 已让雷诺心里多了一份底气 —— 有了它的精密机械爪,后续修复传感器、焊接细小线路时,效率将大幅提升。他将机器人固定在维修舱的角落,在数据板上标注:【维修机器人(M-217),待修复:左臂焊接枪、动力模块充电,优先级:高】。
【场景二:收获 “能量的储备”—— 多型号电池组】
紧接着,雷诺将目标锁定在碎片场边缘的 “电池堆”—— 那是一堆被星舰残骸压住的电池组,包含 3 种联邦常用型号:CR-219(与之前拆解的应急电池一致)、LR-320(高容量储能电池)、以及罕见的 “低温耐受型电池(KT-400)”。系统提示:【电池组总计 12 节,其中 CR-219(4 节,剩余电量 10%-15%)、LR-320(5 节,剩余电量 8%-12%)、KT-400(3 节,剩余电量 18%-20%),可串联为 “临时能源阵列”,支撑生命维持系统运行 8 小时以上】。
打捞这堆电池的难点在于 “残骸遮挡”—— 一块直径 3 米的金属板压在电池组上方,若强行牵引,很可能导致电池外壳破裂。雷诺的解决方案是 “分步操作”:先用牵引光束将金属板向左侧平移 1 米,露出电池组的 “抓取点”;再切换光束模式为 “多点托举”,用 3 道细小的子光束分别勾住电池组的三个角,缓慢向上提拉。
当电池组脱离金属板束缚的瞬间,雷诺松了一口气 —— 每一节电池都完好无损,KT-400 电池表面的 “低温耐受标识” 格外醒目,这意味着即使在 - 30℃的舱外环境,它们也能正常供电。他将电池组搬进储物舱,按型号分类摆放,数据板自动更新:【可用电池总量:14 节(含之前 2 节),总储能约 1.2kWh,可满足 3 次焊接工具满功率运行,或 6 小时生命维持系统低功率运行】。
看着整齐排列的电池,雷诺的指尖轻轻划过 KT-400 的外壳 —— 这不再是 “勉强够用” 的应急储备,而是 “有选择、有冗余” 的能源基础,这种 “从匮乏到积累” 的变化,让他心里涌起一股踏实感。
【场景三:打捞 “感知的延伸”—— 传感器阵列】
碎片场深处,一组残缺的 “多光谱传感器阵列” 正被两块岩石碎片夹在中间 —— 它的主体是一块长方形的电路板,上面镶嵌着 8 个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探头,其中 3 个已完全损坏,却仍有 5 个保持着 “微弱信号反馈”。系统扫描结果让雷诺惊喜:【目标类型:多光谱传感器阵列(型号:S-305),可检测红外、紫外、电磁信号,完好的 5 个探头中,3 个适用于外部环境监测,2 个可用于舱内设备故障诊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