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王大娘生病,再施援手
深秋的傍晚,风裹着寒意刮过陆家村,家家户户都早早关了门,准备晚饭。陆清正给陆月缝补磨破的袖口,院子里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男人焦急的呼喊:“清丫头!清丫头在家吗?”
是王大娘的儿子,栓柱。
陆清连忙放下针线,拉开门就见栓柱跑得满头大汗,粗布褂子都被汗水浸湿了,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清丫头,快!快救救我娘!她...她快不行了!”
“别急,慢慢说!”陆清扶住他的胳膊,让他先稳住心神,“王大娘怎么了?”
“不知道!”栓柱急得直跺脚,“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肚子疼,疼得在炕上打滚,还吐了好几次,现在连气都快喘不上了!我想去镇上请大夫,可天快黑了,山路又不好走...清丫头,你上次救了张猎户,你一定有办法的,求你去看看我娘吧!”
急性腹痛加呕吐,很可能是急性肠胃炎。这个季节天气转凉,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是腹部受了寒,很容易引发这种急症。陆清不敢耽搁,抓起墙角的布包——里面装着提前备好的针灸针和几瓶药膏,又对屋里喊:“墨儿,看好妹妹,我去王大娘家一趟!”
“姐,我跟你一起去!”陆墨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个手电筒(是陆清用卖草药的钱买的,方便晚上出门)。
“也好,你帮我照路。”陆清点点头,跟着栓柱就往王大娘家跑。
路上,栓柱断断续续地说,王大娘下午去河边洗衣服,回来后吃了半个凉红薯,没过多久就开始肚子疼。陆清心里有了数,凉红薯本就不好消化,加上河边风大,腹部受了寒,双重刺激下才引发了急症。
到了王大娘家,院子里已经围了几个邻居,都在低声议论,脸上满是担忧。陆清挤进去,就听见屋里传来王大娘痛苦的呻吟声,撕心裂肺,听得人心里发紧。
“让让,让清丫头进去!”有人喊道,众人连忙让开一条路。
陆清走进屋,昏暗的油灯下,王大娘蜷缩在炕上,脸色蜡黄,额头布满冷汗,嘴唇干裂,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剧烈的腹痛,身体忍不住抽搐。她的儿子和儿媳守在炕边,眼圈通红,手足无措。
“大娘!”陆清快步走过去,握住王大娘的手腕——脉搏急促而微弱,腹部鼓胀,按压时王大娘疼得尖叫起来。
“是急性肠胃炎,还有点胃痉挛。”陆清迅速做出判断,对栓柱说,“快,找个干净的碗,烧点开水,再拿点盐来!”
栓柱连忙应声跑去准备。陆清又对王大娘的儿媳说:“嫂子,帮我按住大娘的腿,别让她乱动。”
她从布包里取出针灸针,用开水烫了烫消毒,然后快速找准王大娘手上的合谷穴和腿上的足三里穴——合谷穴能缓解疼痛,足三里穴能调理肠胃,这两个穴位是治疗急性肠胃炎的关键。
“大娘,忍一下,很快就好。”陆清轻声安抚,手指捏着银针,快速刺入穴位,轻轻捻转。
王大娘起初还疼得哼哼,过了一会儿,呻吟声渐渐小了,呼吸也平稳了些,虽然还皱着眉头,但显然没那么难受了。
“不...不那么疼了...”王大娘虚弱地说,声音沙哑。
众人都松了口气,看向陆清的眼神里满是敬佩——这丫头年纪不大,医术却这么厉害,真是神了!
这时,栓柱端着盐水跑回来:“清丫头,好了!”
陆清接过碗,又从布包里取出一小包药材——是她提前从空间里取出来的藿香和紫苏,用纸巾包好,假装是自己平时备用的。“把这个放进水里煮,煮一刻钟,给大娘喝下去。”
“哎!”栓柱接过药材,连忙去灶台生火。
陆清又给王大娘按了按腹部,帮助她缓解胀气,一边按一边说:“大娘,以后别吃凉的东西了,尤其是刚从外面回来,身子凉,吃了凉的容易闹肚子。”
王大娘虚弱地点点头:“都听你的,清丫头...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这条老命怕是要交代了。”
“您别这么说,邻里互助是应该的。”陆清笑着说,又叮嘱她儿媳,“等会儿药煮好了,先给大娘喝小半碗,要是不吐,再慢慢喝剩下的。晚上多给她盖点被子,别着凉。”
“好,好,我记住了。”王大娘的儿媳连忙点头,感激地说,“清丫头,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就是我们家的恩人!”
陆清又守了一会儿,见王大娘的气色渐渐好转,能说话了,也不吐了,才放心下来。栓柱非要留她吃饭,陆清婉拒了:“不了,家里还有墨儿和月儿等着呢,我得回去了。明天我再来看您。”
“那我送你!”栓柱连忙拿起手电筒,送陆清和陆墨出门。
路上,栓柱感激地说:“清丫头,今天真是谢谢你了。要是去镇上请大夫,一来一回得两个时辰,我娘肯定熬不住。你这医术,比镇上的大夫还厉害!”
“我也就是懂点皮毛,碰巧能治大娘的病。”陆清谦虚地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农门医女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农门医女闯古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