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了这个具体的例子,让他的论述不再空泛。接着,他又提到了另一首诗:“再比如《月下瑶台》,是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即使遇到挫折也永不放弃时,内心受到的触动和想要送出的美好祝愿。‘愿君多顺遂,万事皆如意’,这句祝福,源自于我对朋友坚韧品质的敬佩和关怀,这种情感,同样与创作速度无关。”
最后,他总结道,目光重新回到陈敬之脸上,带着真诚的探讨意味:“陈教授,比起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堆砌,我个人更在意的是,我的诗词能否准确地传达出那一刻真实的情绪,能否让读到它的人产生一丝共鸣。或许我的作品在技巧上还不够成熟,在底蕴上还有所欠缺,但我愿意保持这份对‘真’的追求,不断学习和磨练。我相信,只要情感是真实的,哪怕语言朴素,也能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林砚的这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回应了陈敬之的质疑,又表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没有回避自己“网文作者”的身份,而是巧妙地将“快节奏”与“真情实感”剥离开来,强调情感的核心地位。他的语气始终从容不迫,带着一种不符合他年龄的沉稳和真诚。
他话音刚落,坐在陈敬之旁边的李薇老师便微微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她显然很认同林砚“真情实感”胜过“辞藻堆砌”的观点。其他一些青年诗人中也有人露出了思索的表情,似乎被林砚的话所触动,不再仅仅带着偏见看待他。
然而,陈敬之的脸上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他听完林砚的回答,只是静静地看了他几秒钟,镜片后的目光深邃难辨。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等待陈敬之的反应。
几秒钟后,陈敬之才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喜怒:“真情实感,确是诗词之本。你能有此认识,甚好。”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却微微一转,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期待和压力:“希望在下周的诗会上,你能拿出真正配得上这份‘真情’,也配得上这次‘邀请’的作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完,他便不再看林砚,转向李薇,示意会议继续。
虽然没有直接的褒奖,但也没有进一步的责难。这看似平淡的回应,却让林砚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拭目以待”四个字,无疑是对他下周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默默地坐了下来,手心依旧有些潮湿,但心跳已经渐渐平稳。他知道,第一关算是过去了,但真正的考验,还在下周的诗会上。他必须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才能真正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赢得尊重。而此刻,他脑海中已经开始飞速思考,该选择哪一首“略懂”的诗词,来应对这场至关重要的“面试”了。
喜欢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