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3章:延安震动!八路军高层建立“鬼魂”档案,追踪军统内部神秘英雄!
延安,黄土高原深处的一孔窑洞。
窑洞内陈设简陋。
一张老旧的木桌,几把磨得发亮的木椅,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
地图上,平型关的位置被红色铅笔圈了好几圈,旁边密密麻麻标注着日军的行军路线和兵力部署。
桌上的马灯,光线昏黄,将两个男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正是八路军115师的林师长。
另一个戴着深度眼镜,文质彬彬,是八路军机要处负责人穆镇方。
“战果统计出来了。”
林师长的声音带着战后的沙哑,但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歼敌一千余人,缴获大车上百辆,步枪上千支,还有一门九二式步兵炮!”
“这是自抗战以来,我们取得的最大胜利!”
穆镇方扶了扶眼镜,脸上也露出笑容:“全国都轰动了。”
“重庆那边,连蒋委员长都亲自发电报来嘉奖。”
“这一仗,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威风。”
“威风是打出来了。”
林师长转身,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
那双经历过无数战火的眼睛里,多了一丝凝重,“但这一仗,赢得太险了。”
他抽出一支烟,用火柴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缓缓升腾。
穆镇方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
“镇方,你是搞情报的。”
林师长指着地图上“乔沟”的位置,手指重重点了点,“你跟我说句实话——如果没有那份电报,这一仗会打成什么样?”
窑洞里陷入沉默。
只有马灯里的火焰在轻轻跳动。
穆镇方沉默了半晌,缓缓开口:“师长,您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我们依然会打。”
“但绝对无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穆镇方的语气严肃,“我们不知道板垣师团的行军路线会如此精确,更不知道他们会携带大量辎重部队。”
“我们预设的伏击圈,可能会扑空。”
“甚至……”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可能会被敌人的后续部队反包围。”
“最坏的结果,”穆镇方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镜片,“我们会被打成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伤亡,至少扩大三倍以上。”
林师长闭上眼睛。
三倍。
那将是数千名英勇的战士,倒在平型关冰冷的土地上。
他猛地睁开眼,烟头在指尖被捏灭:“那份电报……查到来源了吗?”
穆镇方摇头。
“查不到。”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了过去,“这是机要科的分析报告。”
林师长接过报告,借着昏黄的灯光仔细看起来。
“……电报通过一个早已废弃的商用频段发出,使用的密码是我们三年前就停用的旧式密码本。”
“发报手法极其专业,但发报地点无法锁定。”
“对方使用了某种技术手段,让信号在发出后产生多次折射和跳跃,根本无法追踪。”
林师长眉头越皱越紧。
“这就奇怪了。”
他放下报告,“一个能搞到板垣师团核心军事情报的人,却用这么一种……原始又诡异的方式传递情报?”
“不是奇怪,是危险。”
穆镇方重新戴上眼镜,“这恰恰说明,对方的处境极其危险。”
“不敢使用任何常规联络渠道,因为那会暴露他。”
“只能用这种最原始、也最出人意料的方式,把情报扔出来。”
穆镇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就像在一条漆黑的巷子里,一个你看不见的人,突然从墙头扔给你一把上了膛的枪。”
“你甚至不知道,这把枪里装的是子弹,还是毒药。”
林师长在窑洞里来回踱步。
“会不会是陷阱?”
他停下脚步,盯着穆镇方,“重庆那边把功劳都揽到他们头上了。”
“说是军统提前策划,我们打了这一仗。”
“会不会是戴笠那只老狐狸故意设的局?”
“我一开始也这么想。”
穆镇方转过身,“但机要科的林娥同志,提出了一个关键发现。”
“什么发现?”
“她在分析那份电报的信号背景噪音时,发现了一种非常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军统内部使用的反向屏蔽信号。”
“反向屏蔽信号?”
林师长不解。
穆镇方走回桌前,摊开一张技术图纸:“这是军统为了防止内部电台被我们侦测,专门开发的加密技术。”
“只有军统最高级别的机要部门,才有权限使用。”
“这种信号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等级的身份证。”
“林娥花了整整两天,用苏联顾问提供的设备,才从信号噪音里剥离出这个特征。”
穆镇方的声音带着一丝敬佩,“那姑娘的技术,比我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