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上了润滑油的齿轮,在吴迪和林薇之间顺畅地转动起来。那条无形的网线,成了连接两个城市孤岛最温暖的桥梁。
下班推开家门,放下背包的第一件事,早已从机械地开窗通风,变成了点亮手机屏幕,指尖熟练地划开微信,点开那个熟悉的卡通头像。一句“下班啦?”或者“今天过得咋样?”成了固定的开场白。林薇的回复通常也很快,有时是一句元气满满的“刚出地铁,累瘫!”,有时是带着点小抱怨的“今天又被甲方气到升天!”,配上一个气鼓鼓的表情包。文字在屏幕上跳跃,带着彼此的体温,瞬间驱散了独居小屋的冷清。
默契悄然滋长,聊天的疆域不再局限于夜晚的方寸之地。某个工作日的上午,吴迪正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日志流,一个无关紧要的告警信息让他走了神。鬼使神差地,他点开微信,给林薇发了条消息:“在干嘛?摸鱼中?” 消息发出去才有点后悔,怕打扰她工作。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了:“哈哈,刚开完一个巨无聊的会!偷偷刷会儿手机回血(一个偷看的小人表情)。”
自此,小小的“摸鱼时刻”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放松频道。吴迪会趁着编译等待的空隙,吐槽一句:“王副总又在群里发他那套‘下班后复盘学习’的鸡汤了,看得人想翻白眼。” 林薇的回复往往带着强烈的共鸣:“天啊!同款领导!我们那位大姐,自己的PPT永远丢给我们做,美其名曰‘锻炼’,转头就在大老板面前邀功,还总爱说‘年轻人要懂得奉献’!PUA大师本师了!” 隔着屏幕,吴迪仿佛能看到她对着电脑屏幕咬牙切齿又无奈的样子。这些属于打工人的辛酸和愤懑,在彼此的吐槽和共鸣中,竟也发酵出几分苦中作乐的滋味,成了繁忙工作里隐秘的解压阀。
分享的维度也在不断拓宽。吴迪拍下小区门口新开张、排队老长的煎饼摊发给林薇:“看着不错,周末去踩雷?” 林薇则会在午餐时拍一张色彩诱人的沙拉碗:“新发现的轻食店,拯救被外卖摧残的胃!” 他们聊起周末看的一部小众电影,争论着某个角色的动机是否合理;分享一首偶然听到、直击心灵的歌;甚至吐槽起最近诡异的天气,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或者办公室空调过于卖力的冷风……生活的碎片,无论琐碎还是有趣,都成了可以抛向对方的石子,总能激起一圈圈带着回应的涟漪。
文字构筑的城堡日渐丰盈、坚固。直到这天傍晚,吴迪刚把热好的饭菜端上桌,手机屏幕亮起,依旧是林薇的头像。他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准备迎接一段新的文字对话。
然而,屏幕上跳出的,不是熟悉的文字气泡。
而是一条醒目的、带着波形图的语音消息!旁边清晰地标注着:10秒。
吴迪的心跳,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他盯着那个小小的语音条,像盯着一个突然出现在熟悉路径上的、闪着微光的未知宝箱。指尖悬在屏幕上方,竟有些微的颤抖。一个月来,所有的交流都凝固在方块字里,她的形象、语气、神态,全靠文字和表情包去想象和勾勒。此刻,这短短十秒的语音,仿佛拥有魔力,能瞬间击穿那层文字的幕布,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林薇带到耳边。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鼓足勇气去开启一个重要的仪式,指尖终于轻轻落下,点在了那个小小的播放键上。
“哎呀,累死了!刚忙完,今天简直了,一个方案改了八百遍,客户才勉强点头(一声带着点疲惫但依旧清亮的轻笑)……”
声音流淌出来,如同初春融化的第一缕溪水,清泠、干净,带着一点理性的克制,却又在尾音处不经意地透出一丝柔软的倦意。那声短促的轻笑,像羽毛轻轻搔过吴迪的耳膜,带着一种奇异的、直抵心尖的酥麻感。完全不同于他想象中的任何一种声线,既不是过分甜腻的娇嗲,也不是生硬的冷淡,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带着生活质感的温润。
吴迪整个人僵在了餐桌旁。他忘了手里还拿着筷子,忘了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客厅里异常安静,只有手机扬声器里传出的那个声音在回响。他像被施了定身法,怔怔地听着,直到那十秒的语音自动播放完毕,世界重归寂静。
屏幕暗了下去。
他依旧维持着那个姿势,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那个清亮温润的声音在反复回荡。原来她的声音是这样的……原来她抱怨方案改八百遍时,语调是这样的……原来那声轻笑,是这样的……
“嗡——”
手机再次震动,将他从失神的状态中猛地拽回。又是一条语音消息,这次是5秒。
吴迪几乎是有些慌乱地点开。
“哎?人呢?被我的‘悲惨遭遇’吓跑啦?(带着明显调侃的笑意)”
这一次,他听清了那笑意里的灵动和促狭。声音的温度,透过冰冷的电子信号,无比真实地传递了过来,带着一种文字永远无法企及的生动和亲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平凡的大多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