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III号”的汇合,如同给濒死的病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仅带来了近万名幸存者和宝贵的补给,更极大地提振了“希望号”舰队早已跌至谷底的士气。星火重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现实的困境依然严峻。舰队资源捉襟见肘,伤员需要救治,舰船需要修复,所有人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休养生息。一直在动荡的星空间漂泊,绝非长久之计。
李默、秦风、林瑶等核心层经过紧急磋商,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在“遗忘深渊”寻找合适地点,建立临时根据地**。
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遗忘深渊”规则混乱,强敌环伺,固守一地极易成为靶子。但流亡的疲惫和资源的匮乏,让他们别无选择。
凭借李默对“源初代码”碎片的感应和对规则环境的敏锐感知,舰队最终选择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区域——一个位于巨大星云阴影下的、由数十颗破碎行星残骸构成的**小行星带**。这里的规则相对稳定,星云本身能有效干扰外部探测,密集的残骸则提供了天然的掩护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新家园计划——‘巢穴’阶段,启动!”秦风向全体人员宣布。
残存的舰队化身为庞大的工程队。受损较轻的舰船负责警戒和资源采集,工程人员则在小行星带内部,选择了几颗体积较大、结构稳定的残骸,开始利用携带的预制模块和就地取材的金属,构建初步的生活区、工厂和防御平台。
李默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两件事上:
第一,**深化隐匿技术**。他将在“新黎明”研发的“幻影帷幕”技术与“匿踪符文”的变异原理相结合,尝试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巢穴”区域的、更加灵活和坚固的隐匿力场。他将其命名为 **“深渊迷彩”** 。这个过程需要他不断调动“源初代码”碎片的力量,与本地混乱的规则环境进行调和,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筑坝,凶险而艰难。
第二,**扩大感知范围**。他持续释放着温和的、带有“源初代码”特征和人类标识的规则共鸣信号,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点亮一盏风灯,既是为了吸引更多失散的人类方舟,也是……**尝试接触“旋律文明”提到的,可能存在于深渊的其他“幸存者”**。
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
几天后,一艘代号“觅踪者”的小型侦察舰,在距离“巢穴”数光年外的一片规则异常区,发现了一个微弱但持续存在的、非人类的文明信号。信号源隐藏在一个巨大的、不断喷发着奇异辐射的脉冲星背后,其编码方式古老而独特,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意味。
“不是人类,但似乎……没有敌意?”“觅踪者”舰长报告。
“尝试用通用科学语言和基础规则符号进行接触,表明我们的身份和……非敌对立场。”李默指示。他需要盟友,任何潜在的盟友。
接触过程缓慢而谨慎。对方起初非常警惕,回应极其简短。但在确认“希望号”舰队并非“净化者”或海盗,并且同样是被迫流亡至此的文明后,对方的戒备心似乎降低了一些。
数次信息交换后,对方终于同意进行一次有限的、非物理接触的“线上会谈”。
全息通讯建立。出现在“希望号”指挥中心屏幕上的,是一个……**由纯粹光影构成的、不断变换着几何形态的智慧生命体**。它自称来自一个名为“辉光族”的文明,其母星在很久以前的一次“筛选”中被“收割者”摧毁,少数幸存者依靠其种族的特殊能量形态,侥幸逃入了“遗忘深渊”,并在此艰难维系。
“我们观察你们很久了,”辉光族代表的“声音”如同和谐的共鸣,“你们身上……有‘源’的波动,还有……不屈的意志。这与我们数据库中记录的、那些甘于消亡或沦为‘观察样本’的文明不同。”
李默心中一动。对方也能感知到“源初代码”?
“我们寻求联合,寻求共同生存和反抗的可能。”李默坦诚相告。
“联合……需要信任,也需要实力。”辉光族代表的光影微微波动,“你们证明了后者的一部分(指击退海盗和建立据点)。但要获得前者……以及我们掌握的关于这片深渊的古老知识……你们需要证明更多。”
它提出了一个“考验”——辉光族的一个小型前哨站,最近遭到了一种深渊本土掠食者——“虚空蠕虫”群的袭击,急需一种能够稳定该区域混乱磁场的装置。而制造这种装置的核心材料,恰好分布在“巢穴”附近一颗极度不稳定、充满高能辐射的“风暴星”上。
“取得‘风暴星’核心的‘静默结晶’,帮助我们。这将是我们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危险的任务。“风暴星”环境极端恶劣,虚空蠕虫更是神出鬼没、能吞噬能量的可怕生物。但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获取强大盟友及其掌握的深渊情报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