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在荒原上颠簸了整整一个上午,远处终于出现了一排低矮的房屋和飘扬的五星红旗。李爱国长舒一口气:“到了,黑山垭口兵站。”
这是一座建在山坳里的小型边防兵站,几间平房围成一个院子,屋顶上架着无线电天线,围墙刷着已经褪色的标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王胖子瘫在后座上,有气无力地问:“能...能补充点氧气吗?我觉得我快不行了...”
格桑笑道:“兵站有军医,说不定还有葡萄糖注射液。”
吉普车驶近兵站大门,一个年轻的战士持枪上前,礼貌但警惕地询问:“同志,请出示证件和介绍信。”
胡八一递上准备好的文件和介绍信。战士仔细查验后,立正敬礼:“欢迎科考队的同志们!请进!”
兵站不大,但整洁有序。院子里停着几辆军用卡车,墙角堆着油桶,晾衣绳上挂着几件军装。几个战士正在检修设备,看到来人,都好奇地抬头张望。
站长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脸庞黝黑,皱纹里刻着高原的风霜。他热情地迎上来:“我是站长赵大山。听说你们是来进行科学考察的?”
胡八一与他握手:“是的,赵站长。我们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赵站长仔细看着介绍信,点点头:“好,好!科学考察是大事!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李爱国说:“我们需要补充汽油和一些食物,另外我们有两个同志高原反应比较严重,想请军医看看。”
“没问题!”赵站长爽快地答应,转头喊道,“小张,带这两位同志去医务室!老王,带这位同志去加油!”
王胖子和秦瑜被扶去医务室,李爱国跟着去补充汽油,胡八一和Shirley杨则被请到办公室登记。
办公室墙上贴着地图和各种规章制度,桌子上摆着一台老式电台,正在滋滋啦啦地响着。
赵站长拿出登记本:“按规定,所有进出边境地区的人员都要登记。你们接下来要去哪里?”
胡八一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回答:“我们计划去卡日曲地区进行地质勘探。”
赵站长在地图上指出位置:“那一带海拔很高,路也不好走。最近天气多变,要小心啊。”他熟练地填写着登记表,“你们有无线电设备吗?”
“有一台便携式电台。”
“好,记住每天早晚各联系一次。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呼叫。”赵站长写下频率和呼号,“在高原上,安全第一。”
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原来是一队巡逻的战士回来了,带着满身风尘。
一个年轻战士好奇地打量着科考队的装备:“你们是来找矿的吗?听说昆仑山里有宝贝?”
胡八一笑道:“我们是来做科学研究的,采集岩石样本,研究地质构造。”
“就像李四光同志那样?”战士眼睛一亮,“我们学过他的故事!”
Shirley杨趁机问:“你们在巡逻时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质现象?比如异常的岩石或者磁场?”
战士们互相看看,一个年纪稍大的说:“北坡有一片地方,指南针老是失灵。老同志们说那里有。”
胡八一和Shirley杨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很可能就是他们在找的异常区域。
这时,王胖子和秦瑜从医务室出来了,脸色好了许多。军医给他们打了葡萄糖,还开了些高原药。
“谢谢军医同志!”王胖子又恢复了精神,“感觉好多了!就是屁股挨针有点疼!”
大家都笑起来。战士们对这些来自北京的科考队员充满好奇,围着他问东问西。
“北京真的有很多高楼吗?”
“听说毛主席纪念堂特别宏伟?”
“你们见过外国人吗?”
秦瑜推推眼镜,认真地回答着问题,不时冒出一些科学术语,让战士们听得云里雾里但又十分佩服。
午餐时间,兵站特意加菜招待科考队。食堂里,战士们整齐地坐着,唱着军歌,然后安静地吃饭。
饭菜简单但分量足:白菜炖土豆,罐头牛肉,米饭管够。
赵站长抱歉地说:“高原上新鲜蔬菜难得, mostly 吃罐头和干货。”
王胖子饿坏了,大口吃着:“比我们吃的压缩饼干强多了!”
饭后,战士们表演了几个小节目欢迎客人。一个战士用口琴吹奏《歌唱祖国》,另一个讲了段高原巡逻的笑话,气氛热烈而温馨。
胡八一被这种纯朴的热情感动了。在这些守卫边疆的战士身上,他看到了真正的奉献精神。
趁着休息时间,胡八一和赵站长聊起了兵站的情况。
“我们这里是最远的边防点之一,负责五十公里的边境线。”赵站长指着地图,“条件艰苦,但战士们都很坚强。最难熬的是冬天,大雪封山半年,补给都靠空投。”
“没人想过调走吗?”
赵站长笑了:“当然想家,但守卫边疆是光荣的任务。再说,高原待久了,也有感情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新篇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新篇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