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前一周,“共生号” 完成了最后一次全流程模拟发射 —— 从火箭升空、脱离地球轨道,到恒星帆展开、引力波通信系统启动,整个过程完美复刻了实际发射流程。模拟数据显示,探测器将在发射后第 3 个月抵达木星轨道,利用引力弹弓加速的同时,通过恒星帆收集木星辐射能量;第 10 年抵达天狼星附近,完成第二次能量补充;最终在第 50 年,精准抵达银河一号轨道。
模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全球民众通过直播沸腾欢呼。在北平的 “史前文明数字档案馆”,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的 “共生号” 模型前,挤满了前来见证的市民;在非洲津巴布韦的穆卡巴村,村民们围着卫星电视,看着屏幕上的探测器模拟画面,唱起了传统的 “星象祝福歌”;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塞尔克南族的青少年,用天然染料在树干上绘制 “共生号” 与银河一号的符号,祈祷发射成功。
发射当天,全球 193 各国家的领导人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当倒计时归零,火箭带着 “共生号” 探测器冲破云霄,拖着金色的尾焰飞向深空时,发射中心的广场上,林晓雅、和小雨等传承者代表,与来自全球的民众一起,举起手中的 “跨星系共生” 符号灯牌,形成一片闪烁的 “星海”。
“共生号” 成功进入地球轨道后,星际恒星帆顺利展开,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引力波通信系统向地球传回了第一张 “地月合影” 照片,照片中,地球与月球的轮廓旁,叠加着地球史前 “太阳核心纹” 与银河一号 “三角码” 组成的共生符号。
林晚秋站在发射中心的观测台上,望着探测器远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欣慰。从罗布泊的第一块太阳器,到 “共生号” 的星际启航;从地球史前的文明探索,到跨星系的文明对话 ——“文明无界,薪火共传” 的信念,终于从地球的泥土,飞向了银河系的星辰大海。
“50 年后,当‘共生号’抵达银汉一号,我们的后代会收到来自宇宙的回应,” 沈青崖走到林晚秋身边,“但今天的发射,已经是人类文明的一次伟大跨越 —— 我们证明了,文明的交流可以突破星球的界限,智慧的传承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
林晓雅和和小雨带着青少年团队,在观测台的 “未来探索墙” 上,写下了对 50 年后的期待:“愿‘共生号’带着地球的文明记忆,与银汉一号的朋友共绘宇宙文明共生的蓝图;愿‘文明无界,薪火共传’的信念,照亮更多未知的星途。”
夜空中,“共生号” 探测器化作一颗明亮的星,向着猎户座旋臂疾驰。它的身后,是人类文明的千年记忆;它的前方,是宇宙文明的无限可能。而 “史前文明数字档案馆” 的灯光,依旧明亮,记录着人类文明从地球走向宇宙的每一步,也照亮着 “文明无界,薪火共传” 的永恒之路 —— 这条道路,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中,不断延伸,直至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章 深空遇星尘,智慧解危机 待续)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玉骨:民国盗墓秘闻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