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陈三七以“回老家看望父母”为由,暂时从城市的喧嚣中抽身。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寻找那些能够助他炼体的特殊药材。
老家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青瓦白墙的老宅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安详。母亲李秋萍见到儿子回来,喜出望外,忙着张罗饭菜;父亲陈君泽则坐在藤椅上,打量着儿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变化。
“气色比上次好多了,”老中医的目光如炬,“看来那些方子确实有用。”
陈三七心中一动,顺势接话:“爸,我正想请教您一些药材方面的事。”
饭后,父子二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陈三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清单,上面列着需要的药材:百年何首乌、野生黄精、高山雪莲、地脉灵芝...
陈君泽接过清单,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药材...可不常见啊。如今市场上假的比真的多,就算有真品,价格也高得吓人。”
他指着“百年何首乌”一项:“真正的百年何首乌,市面上几乎绝迹了。去年省城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株,拍出了三十多万的天价。”
“地脉灵芝就更不用说了,”老人摇摇头,“这东西只在特定地质条件的深山中才有,采摘极其危险,现在几乎没人愿意冒险了。”
陈三七的心沉了下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父亲的话,还是感到一阵失望。
“不过...”陈君泽话锋一转,“后山或许还能找到些替代品。虽然年份不够,但总比市面上那些人工种植的强。”
第二天清晨,父子二人带着采药工具上了后山。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陈君泽虽然年事已高,还有高血压之类的病症,但在山间行走却如履平地,仿佛回到了他熟悉的战场一样。他一边走一边向儿子讲解各种草药的辨识方法和采摘技巧。
“看,这是黄精,”老人指着一株植物,“虽然只有三五年的年份,但胜在野生,药性比种植的强不少。”
“这是丹参,活血化瘀的良药。”
“这是黄芩,清热燥湿...”
陈三七认真听着,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他惊喜地发现,在父亲指点下,短短一个上午就采到了不少品质不错的药材。
然而,当他尝试运转体内那丝气感去感应这些药材时,却发现它们蕴含的“能量”微乎其微,远达不到修炼所需的标准。
“爸,这些药材...感觉药力不够强啊。”他忍不住说。
陈君泽叹了口气:“如今的生态环境不比从前了。污染、气候变化,还有过度采摘,都让野生药材的药性大不如前。你清单上那些珍品,恐怕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才能找到了。”
回到老宅,陈三七不死心,开始在网上查询那些珍稀药材的信息。结果让他更加沮丧:正如父亲所说,这些药材要么有价无市,要么价格高昂得离谱。更可怕的是,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没有火眼金睛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在一家知名的中药材交易网站上,一株所谓的“百年何首乌”标价十八万八千元,但下面的评论却褒贬不一,有人说是真品,有人直言是嫁接伪造的。
另一个专门售卖珍稀药材的平台上,“地脉灵芝”的价格更是高达每克数千元,而且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不保证有货。
陈三七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语,感到一阵无力。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连最普通的版本都买不起,更别说验证真伪了。
夜幕降临,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他。饭后,他借口散步,独自来到老宅的后院。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泛起淡淡银辉。
他漫无目的的在后院缓慢的踱步,试图平复烦躁的心情。就在这时,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当他走到院墙东南角时,突然感觉周身的气感活跃起来,仿佛受到了某种吸引!
陈三七心中一动,停下脚步仔细感受。确实,在这个位置,他体内气感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吸收周围能量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这是...”他惊讶地四下打量。这个角落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有几块老旧的青石和一些杂草。
但随着气感越来越活跃,他逐渐感知到一股微弱的能量从地底深处渗出,虽然稀薄,却异常精纯。
遵循着气感的引导,陈三七开始仔细探查这个角落。当他靠近墙根处一块看似普通的青石板时,气感的活跃度达到了顶峰。
“难道这下面有什么?”他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想。
找来铁锹,他小心翼翼地撬开那块青石板。石板下是坚实的泥土,看起来毫无异常。但气感的强烈反应告诉他,这下面一定藏着什么。
继续向下挖掘约半米深后,铁锹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物。陈三七心中一紧,改用小铲子小心清理。
很快,一个密封的陶罐出现在眼前。罐体黝黑,表面没有任何标识,但入手沉甸甸的,显然装着什么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甲辰道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甲辰道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