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的介入如同在陈三七的研究道路上架起了一座桥梁。短短一个月内,一座全新的地下实验室在西南某处隐秘山谷中拔地而起。这里的安保等级远超以往,层层防护不仅针对物理入侵,更涵盖了电子战、信息战等多个维度。
站在崭新的实验室中,陈三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研究条件——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充沛的研究经费、顶级的科研团队支持,以及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陈教授,所有设备已经调试完毕,随时可以开始实验。”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恭敬地报告。他是国安部特别技术处派来的助手,拥有量子物理和材料学双博士学位。
陈三七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精密仪器,最终落在一个重新建造的能量聚焦装置上。这个新装置比之前的版本更加精密,融合了更多创新设计。
“开始第一次正式实验。”他下达指令。
在新的实验条件下,研究进展神速。有了更精密的检测设备,团队能够捕捉到之前无法观测的微妙现象;有了更强大的计算资源,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幅提升。
最关键的是,在国安部的协助下,陈三七获得了访问某些特殊数据库的权限,其中包括一些从未公开的环境能量场监测数据和特殊材料研究报告。
这些资源如同拼图般,逐渐拼凑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
在一个深夜的数据分析会上,陈三七向团队展示了他的最新发现。
“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曲线,“在能量聚焦过程中,我们不仅观测到了能量强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量品质的变化。”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这是熵值测算结果。在聚焦场的作用下,能量的熵值明显降低!这意味着能量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变!”
团队成员们震惊地看着这些数据。能量强度提升是一回事,但熵值降低则代表着质的飞跃!
“这就像...”一个研究员试图找到合适的比喻,“就像无序的热量变成了有序的激光!”
“正是如此!”陈三七兴奋地点头,“我认为,所谓的‘灵气’,本质上是一种低熵态能量。而修炼的过程,就是通过特定方法降低能量的熵值,使其变得可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
他进一步阐述理论框架:“自然界中的能量大多处于高熵态,难以被直接利用。而通过外部干预——比如特定的几何结构、声波振动、甚至意念场——我们可以创造局部低熵环境,使能量从高熵态转变为低熵态。”
这个理论完美解释了之前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修炼需要特定环境?因为某些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较低的熵值;为什么意念能够影响修炼?因为意识活动可能产生特殊的低熵场;甚至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够辅助修炼?因为它们可能具有降低熵值的特性。
“我将这个理论命名为‘熵减场理论’。”陈三七在白板上写下核心公式:
ΔS = k·log(Ω_after/Ω_before)
其中ΔS代表熵变,k是特定常数,Ω代表能量状态的可能配置数。
基于这个理论,团队开始设计一系列验证实验。最重要的是一项名为“熵减场生成”的实验,旨在人工创造低熵环境。
实验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精确控制电磁场、声波场、甚至量子场的参数,使其产生协同效应,最大程度降低局部熵值。
第一次全系统测试时,整个团队都屏息凝神。当所有设备同时启动,中央实验区的能量参数开始发生奇妙变化:能量强度缓慢提升,而熵值曲线则稳步下降!
“成功了!熵值降低了0.5%!”数据监测员激动地报告。
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人类首次通过人工方式系统性降低环境熵值!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随后的实验中,团队不断优化参数,熵减效果逐步提升:0.8%、1.2%、1.7%...
最令人兴奋的是,在低熵环境中修炼的效率大幅提升。陈三七亲自测试,发现在最佳参数下,修炼效率比普通环境高出三倍以上!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他感受着体内澎湃的气感,难掩激动之情。
然而,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背后的黑手再次悄然行动。
欧洲,某古老庄园的地下指挥中心。
一个银发老者正凝视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流,眼中闪着冷冽的光芒。他是“夜鸮”组织的真正掌控者,奥古斯特·冯·哈布斯堡,某个古老家族的现任族长。
“熵减场...有趣。”他轻声道,“中国人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身旁的技术主管恭敬汇报:“根据内线传回的情报,陈三七的团队已经在人工熵减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他们的最新实验实现了1.7%的熵值降低。”
奥古斯特的手指轻轻敲击椅背:“1.7%...已经接近‘圣殿’项目的水平了。他们用了多少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甲辰道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甲辰道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