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力学描绘了一个确定性的宇宙,但量子力学揭示了不确定性,”张老师讲解道,“这种认知转变不仅影响科学,也影响了艺术和哲学。”
凌空沉浸在这种跨学科思考中,面板上【科学哲学:熟练(12/1000)】被激活。他发现自己的【知识整合】能力让能够迅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并与其他学科知识连接。
课间,凌空特意去文科班找苏暮雨,想分享物理课的启发。看到凌空,苏暮雨眼中闪过惊喜:“真巧,我刚想找你。历史课上了《史记》的选读,老师讲到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与现代数字叙事有相通之处。”
两人站在走廊上热烈讨论起来,引得过往同学侧目。凌空发现,即使分班了,与苏暮雨的思维共鸣反而更加频繁和深刻。
周五放学后,学习小组进行了新学期第一次正式聚会。大家分享了各自班级的新鲜事,并讨论了“学科桥梁项目”的具体分工。
林雪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可以获取飞云江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
苏晓晓展示了她暑假创作的江畔生态画作:“我可以把这些画作发展成一个系列,展现不同时期的江畔景观。”
凌空提出了技术方案:“我可以搭建一个网站,整合历史资料、科学数据、艺术创作,甚至做一个虚拟时间轴,展示飞云江畔的变迁。”
苏暮雨则分享了她收集的口述历史:“我采访了几位江畔老居民,他们的故事为研究增添了人文温度。”
讨论中,凌空注意到自己的【项目规划】和【团队协调】能力不断提升。更让他欣喜的是,他能够自然地理解和支持每个成员的想法,特别是与苏暮雨的配合越发默契。
周末,小组决定进行第一次实地考察,聚焦飞云江畔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这片湿地近年来受到保护与恢复,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绝佳案例。
清晨的江畔薄雾朦胧,四人沿着木栈道深入湿地。苏晓晓迫不及待地支起画板:“光影太美了!我要捕捉这一刻。”
林雪取出水质检测工具:“我在这里和下游分别取样,对比湿地过滤前后的水质变化。”
凌空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面板上【航拍技术:熟练(8/1000)】被激活:“我从空中捕捉湿地的整体形态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苏暮雨则记录着观察笔记:“湿地里有许多鸟类和水生生物,生态真的很丰富。”她忽然指向不远处,“看,那里有位钓鱼的老人,我们去聊聊?”
老人很乐意分享与湿地的故事:“我在这钓了四十年鱼啦!亲眼看着这片湿地从荒芜到恢复。小时候这里鱼虾多得是,后来污染严重,几乎没什么生命了。这几年保护起来,又慢慢恢复了生机...”
凌空认真记录着老人的话,面板上【口述历史】再次提升。他发现老人的叙述与科学数据相互印证,为研究增添了生动的人文维度。
考察结束后,四人坐在江畔整理资料。苏晓晓忽然说:“你们发现没有?当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个主题时,理解会特别深入和立体。”
林雪点头:“这就是跨学科研究的魅力吧!单一的视角总是有限的。”
凌空看向苏暮雨:“我记得你说过,历史不是孤立的过去,而是与现在对话。我觉得所有知识都是如此——彼此对话,相互丰富。”
苏暮雨眼中闪着光:“就像我们一样,不同学科背景,但通过对话和合作,能创造出独自难以达到的理解。”
夕阳下,四人的影子又一次交织在一起。凌空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不仅是学术上的收获,更是这种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的喜悦。
新学期的第一周在忙碌中飞逝。周五下午,凌空被王老师叫到办公室:“凌空,学校计划组建一个‘跨学科学习导师团’,邀请在跨学科学习方面有心得的学生担任导师,帮助其他同学。你有兴趣吗?”
凌空有些惊讶:“我?可是我才高二...”
王老师微笑:“学习不分年级,重在方法和心得。你在文化节和暑假项目中的表现,很多老师都印象深刻。”
凌空想了想,答应下来:“我愿意尝试。其实我们小组的学习方式可能对其他人也有启发。”
离开办公室时,凌空意外遇见苏暮雨。她也被历史老师推荐加入导师团,负责指导文科生理解科学思维。
“看来我们又要合作了,”凌空笑道,“这次是作为‘导师’。”
苏暮雨轻声说:“有点紧张,但想到是和你一起,就又有了信心。”
这话让凌空心中泛起暖意。面板上【情感感知】闪烁着,但他已经能清晰地识别那种心情——不仅是合作的默契,更是一种深层的信任和亲近。
周末,凌空和苏暮雨一起准备导师团的第一次活动。他们决定以“飞云江研究”为例,展示如何从多学科角度探索一个主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