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议论,凌空和小组成员们相视一笑,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中午轮换休息时,凌空和苏暮雨恰好一起走到展厅外的走廊透气。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进来,暖洋洋的。 “累吗?”凌空递给苏暮雨一瓶水。 “有点,但是很开心。”苏暮雨接过水,喝了一小口,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眼睛亮得惊人,“看到大家那么感兴趣,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嗯,”凌空靠在栏杆上,看着窗外生机勃勃的校园,“而且,我们的‘学科桥梁’,好像真的架起来了一点。” “是啊,”苏暮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轻声说,“也许以后,会有更多同学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知识和学习。”
两人安静地站了一会儿,享受着忙碌中难得的静谧片刻。一种共同经历巨大挑战后获得的平静与满足感包围着他们。 “下午的导览,一起?”凌空忽然提议。原本他们分工明确,但此刻他很想和她一起带领参观。 “好。”苏暮雨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嘴角弯起柔和的弧度。
下午,凌空和苏暮雨果然搭档,负责为几批重点参观的校领导和校外嘉宾进行导览。凌空负责技术部分的精准讲解,苏暮雨则负责人文内涵的深度阐释,两人一唱一和,衔接得天衣无缝,将项目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位来自市教育局的观察员忍不住对王老师赞叹:“这两个学生不得了,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更重要的是那种跨学科融合的思维模式,非常宝贵!”
成果展取得了空前成功,原定一天的活动,因反响热烈又延长了半日。当最后一批观众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人员开始撤展时,凌空四人几乎累得快要散架,但精神却无比亢奋。
王老师走过来,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和喜悦:“同学们,辛苦了!你们做得非常非常出色!不仅展示了项目成果,更重要的是,你们为全校同学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校长决定,将你们的展区核心部分长期保留,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展示窗口!”
这无疑是最高的褒奖。苏晓晓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林雪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凌空和苏暮雨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撤展收拾妥当,已是华灯初上。四人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体走出体育馆。晚风拂面,带着春日特有的温暖和花香。 “我们去大吃一顿吧!我饿得能吃掉一头牛!”苏晓晓摸着肚子嚷嚷。 “同意,需要补充大量能量。”林雪附议。 “好,”凌空笑着看向苏暮雨,“想吃什么?” “什么都行,你们定吧。”苏暮雨温柔地笑着。
最终他们去了常去的那家小店,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席间,欢声笑语不断,回忆着布展的趣事,模仿着观众惊讶的表情,分享着听到的表扬,也调侃着彼此在讲解时闹的小笑话(比如凌空一时口误把“算法”说成了“蒜法”,苏晓晓差点笑岔气)。
这一刻,没有技能面板的提示,没有学业压力,只有共同奋斗后的放松、成功的喜悦以及弥足珍贵的友谊(或许还有更多)。凌空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苏家姐妹、冷静但眼角始终含笑的林雪,心中被一种巨大的温暖和满足感填满。
这就是他的校园生活,有挑战,有汗水,有深夜的灯光,更有成功的欢呼、彼此的扶持和这些琐碎却温暖的日常瞬间。它们如同飞云江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他青春岁月里最澎湃动人、也是最安心温暖的河流。
吃完饭,照例是凌空和苏暮雨同路一段。夜色温柔,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总算结束了。”凌空舒了口气。 “嗯,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苏暮雨轻声道,“王老师说,下学期‘跨学科研究’选修课,想请我们去做开课分享呢。” “看来是逃不掉了。”凌空笑了笑,语气里却并无抱怨,反而有些期待。 “一起吧。”苏暮雨侧头看他,眼中映着星光和路灯的光芒,清澈而明亮。 “当然。”凌空点头。
又到了那个熟悉的路口。 “那……明天见?” “明天见。” 简单的告别,却蕴含着无数未言明的默契与期待。
回到家中,凌空打开技能面板。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次成果展带来的提升:【项目管理】、【公开演讲】、【应急处理】、【团队领导】……各项技能都有了显着增长。
但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个新解锁的【默契:初窥(5/500)】上。他知道,这个无法量化的技能,或许才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它关乎理解,关乎信任,关乎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连接,关乎与那个名叫苏暮雨的女孩之间,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温暖瞬间。
飞云一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成果展的落幕,是又一个章节的结束,也是新篇章的开始。凌空期待着明天,期待着新的课程,新的挑战,以及,与身边这些人继续共同书写的美好日常。春天的校园,正因为这些年轻的身影和梦想,而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温暖如诗。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