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场外的较量
样品的神秘消失,像一盆冰水浇在每个人心头,让东京清晨的空气都显得格外寒冷。对方的手段精准而卑劣,直接瞄准了他们前期试验和适应环节最依赖的核心材料。
“没关系,”林晓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扫过脸色凝重的众人,“他们能偷走样品,但偷不走我们脑子里的东西和手上的功夫。按照备用计划,我们今天必须完成主要食材的最终确认和采购。”
挑战赛宴席的核心主菜,林晓构思的是一道需要用到顶级黑松露来提鲜点睛的菜品。这也是最容易受到狙击的目标。夏沫早已通过渠道,联系了东京几家信誉卓着的顶级食材供应商。
然而,当他们按照预约时间,来到第一家、也是最有希望的一家供应商门店时,得到的却是店长彬彬有礼却毫无转圜余地的回绝。
“非常抱歉,林先生。”穿着合体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店长微微鞠躬,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歉意,“您需要的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本季度的配额已经全部被预订了。实在是无法提供,万分抱歉。”
“预订了?我们一周前还确认过有货!”夏沫用流利的日语追问,眼神锐利。
店长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是的,但就在昨天,一位尊贵的客户包揽了所有库存。这是商业惯例,还请理解。”
第二家、第三家……情况如出一辙。无论是欧洲的松露、日本的顶级和牛,还是几种特定的、林晓计划中用于调和的稀有海产,所有他们清单上的关键食材,仿佛一夜之间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提前扫空。供应商们的借口五花八门,但指向同一个结果——缺货。
“是周世仁。”夏沫挂断最后一个令人失望的电话,脸色铁青,“他利用‘味王集团’的采购渠道和资本优势,提前垄断了市场!他就是要在源头上,掐死我们的创意!”
希望似乎破灭。没有这些核心食材,林晓构思的宴席就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难以达到预期的高度。
“去筑地市场(注:此处沿用旧称,指代东京主要海鲜市场)看看!”林晓没有放弃,“那里是东京的厨房,总有他们无法完全掌控的角落!”
一行人转而奔赴巨大的筑地市场。这里人声鼎沸,充满了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琳琅满目的海鲜、蔬菜、干货堆积如山,与之前那些高端供应商的门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像寻宝一样,在拥挤的摊位间穿梭,用半生不熟的日语和手势与摊主交流。李小明负责辨认食材的新鲜度,夏沫负责砍价和沟通,林晓则凭借系统赋予的食材鉴别能力,仔细筛选着每一样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过程缓慢而煎熬。他们找到了品质尚可但并非顶级的黑鲍鱼,找到了风味浓郁但产量稀少的本地野生香菇,找到了几种口感奇特、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西式香草的日本山菜……他们在试图用东方的、本土的、未被垄断的食材,重新构建宴席的风味骨架。
然而,核心的、能起到“点睛”作用的、足以与国际顶级食材媲美的那个“灵魂”,依旧缺失。
在整个过程中,苏杭异常沉默。他跟在队伍后面,目光扫过那些形状各异的日式点心模具、色彩斑斓的食用色素、以及各种他叫不出名字的本地谷物和豆类,眼神专注,却又带着一丝游离。他的左手始终插在衣兜里,紧紧握着那个小小的、装着特效镇痛剂的药瓶,瓶身几乎要被他的体温焐热。手腕处传来的、一阵紧似一阵的钝痛,如同不断敲响的警钟,提醒着他时间的紧迫和身体的极限。
傍晚,团队带着采购到的大量替代食材,回到临时租用的练习厨房。气氛沉重,进展缓慢。
林晓尝试用野生香菇和特殊海带熬制的高汤来模拟松露的复合鲜味,虽然鲜美,却始终缺少那种爆炸性的、能穿透味蕾记忆的独特香气。
苏杭没有参与讨论,他独自走到面案前,将采购来的几种日本本土米粉、黑芝麻、艾草粉以及一种颜色深紫、名为“紫芋”的原料摆开。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不再是繁复的酥皮和造型,而是“传统与未来的对话”这个主题,是马克那消失的吸味纸,是评审们挑剔的目光,是手腕处越来越清晰的痛楚。
传统……未来……
东方……西方……
极致的手艺……身体的枷锁……
种种矛盾在他脑中碰撞、交织。
他忽然睁开眼睛,看向那盆紫芋泥,其深邃的紫色带着一种神秘而忧郁的美感。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他不要再去迎合所谓的“国际标准”,他要创造一种基于东方哲学和美学的、全新的、充满冲突与和解的“对话”!
他要做一道点心,一道外表极致简约,甚至带着一丝残缺和悲怆之美,内里却蕴含着瞬间爆发、层次瞬息万变的馅料。
他要将“刹那芳华”的意象,用点心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需要他对火候、馅料流动性、酥皮脆度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任何细微的失误都会导致彻底失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