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眨着大眼睛,带着实践者和创造者的热情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动手做一个更小型化、但功能更完善、更贴近实际应用的实物原型机!不一定非要追求极限参数,而是能做成一款能够直接为个人终端、便携式设备或者小型传感器网络稳定供电的能量盒!这样不仅更直观、更有趣,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技术落地时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陈浩摸了摸下巴,从市场和团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视角:兄弟们,姐妹们,咱们这项目技术实力绝对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但我觉得吧,光有技术,就像有了好剑却不知道往哪儿砍。我最近研究了一下星际联邦对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扶持政策,还有几个知名的星际创投基金的关注方向,发现机会很大!咱们是不是…也可以未雨绸缪,考虑一下怎么让咱们这技术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用武之地,甚至…探索一下未来商业化转化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绝对不能影响我们备战决赛和学术上的追求!
四个人,四种不同的倾向与关注点:楚风追求技术的极致与深度;林雪看重学术的认可与影响力;苏晓渴望实践的乐趣与产品的实现;陈浩关注技术的价值转化与团队的长远发展。
步高峰认真地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反而带着欣赏。他深知,一个优秀的、能走长远的团队,恰恰需要这种多元化的思维和不同的优势互补。关键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而不是让它们相互抵消。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而且都切中了要害。步高峰总结道,他的声音平和而充满包容力,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意见被重视,楚风追求的技术深度,是我们项目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基石;林雪考虑的学术影响力,是项目价值延伸和获得权威认可的重要途径;苏晓设想的实物原型,是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能激发更多创新灵感;陈浩提到的实用化和潜在商业价值,则是项目未来能否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自身生命力的体现。
他目光扫视众人,看到大家都在专注地听着,便抛出了他深思熟虑后的整合方案:既然大家的想法都如此有价值,而且并不矛盾,我们何不尝试一种双线并行,相互支撑的发展模式?
第一条线,我们称之为深度线基石线步高峰指向楚风和林雪,由楚风主导,林雪辅助,核心任务就是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和模型优化。目标是在决赛展示中,呈现给评委一个无懈可击、底蕴深厚的技术内核,同时,以此为基础,筹备那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条线,保证我们的项目在技术上始终站在前沿。
第二条线,我们称之为应用线探索线他的目光转向苏晓和陈浩,由苏晓牵头,陈浩配合。基于我们现有的成熟技术,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化、可演示、甚至具备初步实用功能的原型机,比如刚才苏晓说的能量盒。目标不仅仅是展示原理,而是实现某种具体的、小规模的功能应用。同时,陈浩可以开始着手系统地调研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潜在的合作伙伴或投资机构信息,这只是作为知识储备和前瞻性布局,不设定硬性指标,不急于求成。这条线,是为我们项目的未来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方案,几乎完美地涵盖了所有成员的兴趣点和优势领域,既保持了技术的核心地位,坚守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开启了面向应用和未来的探索之门。而且,两条线并非割裂,理论深化需要实践反馈,原型机的测试数据或许能为理论模型提供新的思路;而市场调研也能帮助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更好地把握方向。
楚风思考了一下,率先表态:可以。理论模型需要实际数据的验证和反馈,小型原型机的运行数据或许能揭示一些在纯模拟中无法发现的边界效应。
林雪也表示同意:学术论文需要扎实且创新的成果支撑,两条线并进,能为我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说服力的素材。
苏晓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我已经有一些关于能量盒外观和内部结构的新点子了!
陈浩摩拳擦掌,信心满满:没问题!政策分析和市场调研就包在我身上!保证给大家摸清前路!
见大家都认可这个清晰而富有吸引力的新方向,步高峰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举起手中的饮料杯,朗声道:那好!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按照这个新的战略规划行动起来!为了新风能走得更远,也为了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成长与收获,干杯!
干杯!
为了新风能!
为了决赛!
为了未来!
五只杯子用力地碰在一起,发出清脆而充满力量的响声,象征着团队的心也紧紧凝聚在一起。团队成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昂扬的斗志。之前因备赛压力和技术路线分歧而产生的细微裂痕与紧张感,在这场成功的庆功与富有建设性的规划会议中,似乎已被悄然弥合甚至转化为更强的凝聚力。因为此刻,他们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包容、也更能激发每个人潜能的共同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气御寰宇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气御寰宇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