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南下的终点,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湿热浪潮。
空气里混杂着海水的咸腥,红土地的尘土,还有无数施工机械排出的浓重柴油味。
这股味道,蛮横地灌入张汉玉的肺里,将他身体里最后一点属于北方的干燥气息彻底挤了出去。
他提着那个陈旧的帆布包,走出简陋的车站,站在一片巨大的工地上。
这里就是深圳。
没有想象中的高楼林立,只有无数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骨架,像一头头沉默的巨兽。
巨大的塔吊手臂在空中缓慢移动,刺耳的切割声与沉闷的捶打声交织成一首狂野的交响乐。
推土机卷起漫天黄尘,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们,就像他来时火车上遇到的那些人一样,在尘土中奔忙,黝黑的脊背上闪着汗光。
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张汉玉攥紧了帆布包的带子,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体内的血液,似乎也被这股狂热的气氛点燃,开始加速流淌。
三天后,他站在了“深圳特区人才交流会”的门口。
会场设在一个巨大的仓库里,空气闷热,混合着上千人的汗味和纸张的油墨味,让人头晕目眩。
一条条红色的横幅从仓库顶棚垂下来,上面用白漆刷着各个单位的名字。
“鹏城机械厂招聘车工、钳工。”
“南海纺织厂急招挡车工,包食宿。”
“红星罐头厂,诚聘……”
张汉-玉的视线扫过这些充满了时代印记的名字,心中那股被点燃的热血,慢慢冷却下来。
他看到了无数和他一样年轻,却比他更迷茫的脸。
他们穿着最好的衣服,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简历或者介绍信,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
他挤过人群,来到一个挂着“深海电子厂”牌子的摊位前。
招聘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正不耐烦地用手给自己扇着风。
张汉玉把自己的简历递了过去,上面写着“星城工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
男人接过简历,只看了一眼学校的名字,眉头就皱了起来。
“星城工学院?”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轻视。
“没听过。”
他把简历推了回来,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我们这里,只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
张汉-玉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同志,我们学校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号的。”
“那又怎么样?”
男人头也不抬,继续扇着风。
“你不是清华的,不是北大的,也不是交大的。小伙子,这里是深圳,讲究的是效率,我们没时间去慢慢了解你那个‘排得上号’的学校到底怎么样。”
张汉-玉捏着那张轻飘飘的简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连续走了几个摊位,得到的回复大同小异。
“计算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直接上手操作机器的技术员,不是你这种搞理论的大学生。”
“小伙子,理想是好的,但工厂要的是效益。你能给厂里带来什么?”
“你这专业太超前了,我们用不上。”
每一句话,都像一盆冷水,将他从头浇到脚。
他所学的,他所骄傲的,他所认为能改变世界的知识,在这里,竟然变得一文不值。
就在他几乎要被挫败感淹没时,一个最气派的展台闯入了他的视线。
【苍鹭电子(中美合资)】
蓝底白字的横幅,英文和中文并排,显得格外洋气。
展台前铺着崭新的红地毯,桌上甚至还摆放着一台样机——一台米白色的,带着一个小小的绿色屏幕的机器。
那是一台……文字处理机。
张汉玉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这东西,他只在林婉清给他的那些国外期刊上见过概念图。
没想到,在这里竟然看到了实物。
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展台后坐着一个年轻人,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油亮,手腕上戴着一块闪闪发亮的上海牌手表。
他叫赵伟,是苍鹭电子的人事助理,脸上挂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审视着每一个前来咨询的人。
张汉-玉将简历放在桌上。
赵伟懒洋洋地瞥了一眼,然后,他的嘴角咧开一个嘲讽的弧度。
“星城工学院?又是这个学校。”
他拿起那份简历,用两根手指嫌弃地捏着。
“还是学计算机的?”
“我说,你们这些内地省份的学校,是不是都喜欢追时髦?听说了个新词就敢开个专业?”
周围的人群传来一阵低低的哄笑声。
张汉-玉没有理会那些笑声,他的视线一直落在那台文字处理机上。
“你们这台机器,我能看看吗?”
赵伟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
“看?你看得懂吗?”
“这可是美国最新的技术,每一个零件都是进口的。你怕是连开机键在哪都找不到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