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田课税:
上限: 按爵位高低,严格限定宗室、勋贵拥有田地之上限,如亲王万亩,郡王六千亩,国公五千亩,侯四千亩,伯三千亩,镇国将军二千亩,辅国将军千亩,奉国将军八千亩,镇国中尉六百亩,辅国中尉四百亩,奉国中尉二百亩,此限包含皇帝恩赏之田!
课税: 凡宗室、勋贵名下田地,除皇帝特旨恩赏并注明永蠲赋税者外,其余所有田地,无论来源,一律按制向朝廷缴纳田赋! 与庶民同例!
防兼并: 严禁宗室、勋贵以任何形式强占、投献、巧取豪夺兼并民田!违者,削爵、夺产、流放!
四、外戚、异姓王之殊例
外戚皇后之父: 可殊荣授予承恩公,位同国公降爵世袭,然此爵非因功授。降至奉国中尉后,爵位终止,后代为平民。 若在降袭过程中,其子孙有立功于国,皇帝可特旨,或加恩升爵,或恩准其降至奉国中尉后仍可世袭罔替。
异姓王生前不封: 功高盖世者,生前不封王,死后由皇帝特旨追封郡王,赐郡王府,郡王规制葬仪,王府可随爵位承袭。 其子孙从国公起降等承袭,或皇帝特旨恩赐其追封之王爵承袭一代或二代后降等。
朱栋写完最后一点,放下笔,墨迹淋漓。他转向朱元璋和朱标,目光清澈而坚定:“父皇,皇兄。此策核心,在于以降等世袭为常例,以特恩罔替励殊功,以宗学勋学开出路,以析产限田抑兼并!使爵禄不滥,使人才不废,使国用不匮,使根基永固!虽有降等,然降有底线,且留有立功升爵之途。虽有析产,然保袭爵者不失富贵,亦使余子有立身之基;允其经商,然严加约束,使其不致为害。课其田税,则国库增益,百姓负担亦可稍减。儿臣以为,此乃长治久安之策,恳请父皇、皇兄详察!”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炉中炭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朱元璋的目光紧紧锁在那张墨迹未干的宣纸上,鹰隼般的眼中光芒闪烁不定,时而锐利如刀,时而深邃如渊。朱标则是满脸震惊,他细细咀嚼着弟弟提出的每一条,越品越觉得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平衡的智慧远超自己方才所想,这几乎是对整个贵族阶层生存法则的重塑!
“降等世袭……世袭罔替……宗学科举……析产限田……课税……”朱元璋喃喃低语,每一个词都仿佛有千斤之重。他猛地抬头,眼中爆射出慑人的精光,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好!好一个根基永固策!栋儿,此策……石破天惊!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大智慧、大魄力、大决心,不可为之!”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前所未有的凝重,“然,此策若行,必如巨石投湖,掀起滔天巨浪!功臣、宗室、外戚、乃至满朝文武,必有如山呼海啸之反对!你,可想清楚了?”
朱栋迎上父亲那洞穿人心的目光,毫无惧色,声音沉稳如初:“父皇!儿臣深知此策之艰!然,长痛不如短痛!今日若因循苟且,不行此制,则百年之后,宗室勋贵繁衍如蚁,禄米将耗尽天下赋税,兼并将使万民流离失所,无所事事之贵胄子弟横行不法,终将动摇国本!彼时再思变革,恐积重难返,祸乱已生!儿臣以为,趁开国之初,诸制草创,功臣心念陛下恩威,正宜以霹雳手段,立此万世不移之规!纵有风波,儿臣愿与父皇、皇兄共担之!”
“好!”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眼中激赏与决断交织,“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儿子!有胆魄!有担当!” 他转向朱标,“标儿,你以为如何?”
朱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郑重道:“父皇,栋弟之策,思虑周详,深谋远虑,直指国本大患!儿臣深以为然!虽知施行必艰,然为江山社稷千秋计,此策势在必行!儿臣附议!”
“好!”朱元璋霍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暖阁内投下威严的轮廓,“传旨!明日大朝,议分封功臣诸王并定爵禄永制!栋儿,你,”他指着那张宣纸,“将此策要点,誊写清楚!明日朝会,由你亲自向满朝文武,陈说此根基永固策!咱倒要看看,这满殿朱紫,有几人是真为国谋,又有几人只图私利!”
翌日,奉天殿。钟鼓齐鸣,百官肃立。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下水来。当朱元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将朱栋陈说关于分封与爵禄制度的重大方略时,殿中已是暗流汹涌。
朱栋一身亲王常服,虽是少年,却气度沉凝。他稳步走到丹墀之下,展开昨夜精心誊写的奏章,清越的声音穿透大殿的寂静,将根基永固策的核心要义,条分缕析,清晰无比地呈现在满朝公卿面前。
起初,殿内尚能保持安静。然而,当降等世袭、袭爵析产一半、宗室勋贵子弟科举、所有田地除特赐外均需纳赋等字眼如同惊雷般炸响时,整个奉天殿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沸水,瞬间炸开了锅!
“荒谬!荒谬绝伦!” 李善长须发戟张,第一个出列,老脸涨得通红,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陛下!二殿下!此策……此策乃动摇国本,寒尽功臣之心啊!我等追随陛下,栉风沐雨,九死一生,方得此爵禄以传子孙!若降等承袭,数代之后,功臣之后与庶民何异?此非酬功,实乃刻薄寡恩!臣……万难苟同!” 他身后,大批淮西勋贵出身的文臣武将纷纷附和,群情激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