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苏怀瑾命格中那艰难维持的平衡,文昌帝君陈远眉头微蹙。这与石守拙等人不同,苏怀瑾的困境,源于一种更复杂、更令人痛心的现实矛盾——纯粹的文化理想与残酷的生存压力之间的冲突。
《功德簿》,帝君沉声道,对此等文心将覆、风骨难存之辈,福缘道统,当如何施为?
《功德簿》光华流转,推演片刻,给出了回应:
1. 固本培元:需先稳固其即将崩溃的生存基础,解除其后顾之忧。
2. 彰善瘅恶:需让其坚守的与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对抗那股急功近利的。
3. 机缘牵引:需为其引荐真正赏识其价值的知音与平台。
陈远明了,此等情况的处理,需更加精微,既要解其燃眉之急,又不能简单粗暴地给予财富,以免玷污其文士风骨。
他略一沉吟,引动神力,依照道统规则,开始干预:
文人苏怀瑾,文心纯粹,风骨犹存,于浊世中坚守文脉,其志可悯,其情可叹。依福缘道统,赐福如下:一、解其困厄,三日之内,将有故友知悉其境,慷慨解囊,助其渡过难关,妻病得治;二、彰其文名,半月之内,其早年代表作将被有识之士重新发掘,引发学界关注与讨论,价值重估;三、引其知音,一月之内,将有秉持文化理想的出版人主动寻访,愿以优厚条件出版其沉淀多年之心血之作,使其风骨得存,文心不灭!
一道蕴含着、、的柔和福光,跨越虚空,悄然笼罩苏怀瑾。正在医院走廊里,为医药费发愁、内心天人交战的苏怀瑾,忽然接到一个久未联系的老友电话,对方不知从何处得知他的困境,执意要给予帮助。挂断电话,他靠在墙上,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处理完苏怀瑾之事,陈远心有所感,神念扫过南都大学城。只见无数代表着学子文运的光点闪烁,但其中不少被代表着、、投机取巧的杂色气息沾染。他看到了为应付论文而抄袭拼凑者,为争夺保研名额而暗中倾轧者,为进入名利场而曲意逢迎者......
文运之昌,根基在于莘莘学子。若求学之心不纯,将来何以担当文脉传承之重任?帝君心中凛然,意识到福缘道统的推行,绝不能只局限于已成名者,更需关注这些未来的希望。
就在他思忖如何引导学子文运时,忽然感应到一股熟悉的牵引力——天快亮了。
文昌殿内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浩瀚神力如潮水般退去。
陈远在自家沙发上醒来,窗外已是晨光熹微。他坐起身,揉了揉额角,梦中执掌文运、裁决善恶的宏大与此刻身处俗世的逼仄,再次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响起,是林薇发来的消息:昨晚我说话重了,别往心里去。晚上我妈让回家吃饭,你来吗?
陈远看着消息,沉默片刻,回复:好,下班我去接你。
他起身,走进卫生间,用冷水洗了把脸。镜中的男人,眼神里还残留着一丝属于文昌帝君的清明与深邃,但更多的,是属于文旅局办公室副主任陈远的疲惫与审慎。
今天,他要继续撰写那份关于民间工艺传承的方案,要去协调非遗展演的场地,要应对钱副局长可能的各种询问,晚上还要去面对林薇父母的关切与催促。
而在他看不见的南都市某个角落,老匠人石守拙正等待着新徒弟的到来;医生林素问即将用上新设备救治病人;护林人赵青山正带领志愿队巡护青山;作家苏怀瑾,即将迎来命运的转机......
白日与黑夜,凡尘与神域,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在他身上交织、碰撞。他既是困于俗世纷扰的小公务员,也是执掌文运兴衰的文昌帝君。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未完待续)
-----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科级帝君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