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青石村还笼罩在薄雾中。陈远已经起床,在村委会的小院里练起了太极。这是他在文昌殿中悟出的养生之法,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感应天地文运。
陈书记起得真早。李老三扛着锄头路过,脸上带着几分敬畏。
这两个月来,村民们渐渐发现,这位城里来的干部不太一样。他不仅熟悉农事,还能说出许多连老人都不知道的本地典故。更神奇的是,凡是陈远建议种植的作物,收成总是特别好;他指导修缮的老宅,总是冬暖夏凉。
第一节:文运初显
上午的工作队例会,气氛比往常轻松了许多。
张晓首先汇报:根据陈书记的建议,我们在村小学开设了乡土文化课,请赵奶奶教山歌,周老师讲本地历史。孩子们都很喜欢。
李明接着说道:竹编工坊已经接到第一笔订单,虽然量不大,但是个好开端。不过......他顿了顿,李老三那边还是有些小动作。
陈远点点头,通过《功德簿》,他清楚地看到李老三最近和那个外地商人来往更密切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陈远已经在暗中布下结界,那个破坏性的开发项目注定无法得逞。
今天我们去拜访赵奶奶。陈远说,我听说她的山歌里,藏着青石村的文运密码。
第二节:山歌密码
92岁的赵奶奶住在村东头的百年老宅里。见到工作队,她格外开心,尤其是对陈远,总说这个干部不一样。
赵奶奶,想请您教我们唱山歌。陈远恭敬地说。
老人眼睛一亮,清了清嗓子,苍凉婉转的歌声随即响起:
青石山高路又长,文曲星君下凡忙......
点化顽石成美玉,教化万民成栋梁......
在张晓和李明听来,这只是一首普通的山歌。但在陈远耳中,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含义——这分明是在讲述文昌帝君点化文运的故事。
更让他震惊的是,随着歌声,他感觉到整个青石村的文运都在微微震动,仿佛在回应这古老的旋律。
这歌传了多少代了?陈远问。
记不清了,赵奶奶摇头,只听我奶奶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只有在文运昌盛的时候唱才灵验。
第三节:破局立新
从赵奶奶家出来,陈远立即调整了工作思路。
张晓,你负责整理赵奶奶的山歌,把它们记录下来,做成教材。
李明,你去联系文化公司,把竹编产品和山歌结合起来,打造文化品牌。
两人虽然不解,但还是坚决执行。
与此同时,陈远在暗中开始行动。当晚,他在文昌殿中催动神力:
第一,点化李老三。让他在梦中看到青石村文运昌盛的景象,明白保护文化才是长远之计;
第二,净化文运。在村子的四个方位布下文运节点,形成守护结界;
第三,激活地脉。引导地气滋养竹林,提升竹材品质;
第四,启迪民智。让村民在梦中接受文化熏陶,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李老三主动找到陈远:陈书记,我想通了。那个开发项目不能做,会坏了咱们村的风水。
更神奇的是,竹编工坊的竹子突然变得格外柔韧,编织出的产品精美无比。赵奶奶的山歌经过张晓整理,编成了《青石文运曲集》,连镇上的学校都来索取。
第四节:文运觉醒
一个月后,青石村迎来了转机。
省文化厅的专家偶然看到青石村的竹编产品,专程前来考察。当他们听到赵奶奶的山歌时,更是震惊不已。
这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啊!专家激动地说,这些山歌里保存着完整的古代文运祭祀仪式。
在专家建议下,青石村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村落。消息传来,全村沸腾。
更让人惊喜的是,之前一直难以推进的村小改造项目,突然获得了教育部门的特别资金支持。新的教学楼开始动工,还专门设立了非遗传承教室。
李明负责的竹编产业也迎来突破。一家知名文创公司看中了青石竹编的独特文化内涵,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陈书记,您真是神了!李明由衷赞叹,怎么您经手的事,都这么顺利?
陈远笑而不语。只有他知道,这是文运觉醒的力量。
第五节:根基初固
夜晚,陈远在文昌殿中审视青石村的文运变化。
原本黯淡的文运光点,现在已经连成一片。特别是四个文运节点所在的位置,形成了稳定的文运场。整个村子的文运不再是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更让他欣慰的是,村民们的文运也在提升。李老三开始主动保护村里的古建筑,张晓的文章被省级刊物采用,李明学会了用文化的眼光看待产业发展。
就连之前最让人头疼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转机。镇上的年轻教师主动申请来青石村支教,原因是这里文化氛围好。
第六节:新的挑战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时,新的挑战出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科级帝君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