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解决方案再次让人大开眼界。张飞没有改变支撑结构,而是在关键节点安装了特制的阻尼器。这些阻尼器的设计同样源自古籍记载,利用流体和特殊材料的组合来吸收振动能量。
“《梦溪笔谈》里提到过类似的减震原理,”张飞向好奇的工程师们解释,“古人用沙子和油脂的组合来减少器械振动,我们只是用了更先进的材料。”
改造工程继续推进,但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全舰电力系统整合时,发现部分老旧的电缆管道无法容纳新型超导电缆。
“这些管道是在建舰时预埋的,要更换就得拆解大量内部结构。”电气工程师报告了这个坏消息。
现场再次陷入困境。拆解内部结构不仅工程量大,还可能影响舰体强度。
张飞在舰内实地考察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不需要更换管道,只需要改变电缆的铺设方式。”
他在平板电脑上画出一个奇特的电缆走向图:“采用螺旋式布线,可以减少电缆占用的截面积,同时还能改善电磁兼容性。”
这个建议起初遭到了质疑。传统的电缆布线都追求最短路径,螺旋式布线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
“但是超导电缆的电阻几乎为零,长度增加不会造成能量损失。”张飞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螺旋结构可以更好地抵消电磁干扰,这是高中物理就学过的原理。”
在场的工程师们恍然大悟。确实,他们被传统思维束缚太久,忘记了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
电缆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新型超导电缆如同灵蛇般在管道内蜿蜒穿行,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又避免了大规模结构改造。
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远望”号的改造工程逐渐接近尾声。原本对古籍智慧持怀疑态度的工程师们,现在都对张飞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峰在一次技术讨论会后感慨:“我以前总觉得古籍里的记载都是古人的臆想,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太浅薄了。”
张飞正在检查最新的系统数据,头也不抬地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古人观察自然、总结经验,这些智慧至今仍然有价值。”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他们意识到,张飞之所以能不断创造奇迹,不仅因为他掌握了先进技术,更因为他有着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
在改造工程的最后阶段,张飞又提出了一个创新设计:在全舰关键位置安装智能监测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结构应力、设备状态和能源消耗,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传感器节点的布置也参考了古籍吗?”赵东海半开玩笑地问。
张飞居然点了点头:“《鲁班经》里记载过建筑结构的‘要害’位置,与现代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惊人地吻合。”
众人再次被震撼。这些流传千年的古籍,原来蕴含着如此深刻的科学智慧。
终于,在经历无数挑战后,“远望”号的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崭新的舰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部则是集合了古今智慧的高科技系统。
在进行最后一次全舰检查时,王师傅抚摸着崭新的设备,眼中闪着泪光:“我这辈子修过无数舰船,从没想过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奇迹。”
张飞站在舰桥上,望着远方的海平面。改造过程中解决的一个个难题,都变成了宝贵经验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经验,将帮助他在未来创造更多奇迹。
“准备海试吧。”他平静地说,仿佛刚刚完成的只是一次普通的维修。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参与的是一个划时代的工程。这艘重获新生的舰船,将开启海军历史的新篇章。而那个让古籍智慧重焕光彩的年轻人,正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