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号静静地停泊在专用码头上,银灰色的舰体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芒。这艘经历脱胎换骨改造的补给舰,今天将迎来重生后的第一次海上试航。
码头上人头攒动,海军司令部的将官们整齐列队,科研单位的代表们翘首以盼,连基地的炊事班都特意赶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安国邦在人群中穿梭,不停地调整着自己的领带,仿佛今天要接受检阅的是他本人。
“你说今天能成功吗?”他凑到顾倾城身边,声音里透着紧张。
顾倾城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舰桥:“张顾问从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确实,为了这次海试,张飞已经连续工作了七十二小时。此刻他正在舰桥下的控制中心,进行最后一次系统检查。全新设计的控制台上,数十块显示屏同时闪烁着数据流,身着海军制服的技术人员在各操作台前严阵以待。
“能源核心输出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
“全舰电力网络负载均衡。”
“推进系统各单元待命。”
对讲机里传来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张飞站在总控台前,手指在全息投影上快速滑动,调出一个个子系统界面仔细查看。他今天穿着深蓝色的海军作训服,肩章上特制的金色橄榄枝标志显示着他特殊顾问的身份。
“张总工,所有系统自检完成,随时可以启航。”舰长李振华报告道,声音里难掩激动。
张飞点点头:“再检查一遍应急系统。特别是动力失控时的备用方案。”
这句话让控制中心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动力失控是海试中最危险的状况之一,特别是在这艘采用全新动力系统的舰船上。
“备用动力系统已就位,可以在主系统失效三十秒内接管控制。”动力长立即回应。
张飞调出备用系统的监控画面:“我要看实际切换测试。”
技术人员立即执行指令。模拟主系统故障,备用系统在二十八秒内完成切换,整个过程平稳顺畅。
“切换时间还可以优化。”张飞记录下数据,“海试结束后再调整。”
李振舰长忍不住感叹:“张顾问,您这要求是不是太严格了?二十八秒已经打破海军记录了。”
张飞头也不抬:“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就在这时,码头上的气氛突然活跃起来。一列车队驶入码头,穆青山在随从的簇拥下走上舷梯。这位向来稳重的老将军今天步伐格外轻快,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
“张顾问,准备好了吗?”穆青山走进控制中心,目光扫过崭新的设备。
张飞终于从控制台前抬起头:“基本准备好了。不过我想再检查一下导航系统的冗余设计。”
穆青山摆摆手:“导航系统的事稍后再说。先让我看看这艘奇迹之舰的真本事。”
在穆青山的坚持下,海试计划提前进行。各岗位人员迅速就位,码头上的送行人群开始后撤到安全区域。
“全体注意,海试即将开始。各岗位报告准备情况。”李振舰长通过全舰广播下达指令。
“动力系统准备就绪!”
“导航系统准备就绪!”
“通讯系统准备就绪!”
汇报声在舰桥内回荡。张飞坐在副指挥席上,面前的全息投影显示着全舰各系统的实时状态。他手指轻点,调出最后一个检查界面。
“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正常。”他平静地报告,“可以启航。”
李振舰长深吸一口气,下达了那个期待已久的命令:“解缆,启航!”
岸上的缆绳工迅速解开最后一根缆绳。“远望”号发出低沉的嗡鸣声,舰体开始缓缓离开码头。令人惊讶的是,整个启航过程几乎悄无声息,完全没有传统舰船柴油机的轰鸣和振动。
“这就是全电推进的魅力啊。”穆青山站在舷窗前,看着逐渐远去的码头,眼中闪着光。
安国邦在码头上使劲挥手,直到舰船驶出很远才放下手臂。他转头对顾倾城说:“我怎么比当年自己第一次上舰还紧张?”
顾倾城没有回答,她的目光追随着远去的舰影,手中的记录板已经被汗水浸湿。
“远望”号驶出港口后,开始按预定航线航行。海试的第一个项目是基础性能测试。舰船在平静的海面上做出各种机动动作,测试新型动力系统的响应速度。
“左满舵!”李振舰长下令。
令人惊讶的是,这艘万吨巨舰的反应速度堪比小型护卫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转向性能超出预期百分之四十!”导航长兴奋地报告。
张飞在控制台上记录着数据:“电力推进系统的扭矩输出更直接,这是预料之中的。”
接下来的速度测试更让人震惊。当“远望”号全力加速时,舰首劈开海浪,在身后留下长长的尾流。速度计上的数字不断攀升,很快就突破了补给舰的历史记录。
“航速三十节!还在继续上升!”动力长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