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军港被薄雾笼罩,码头上却已经人声鼎沸。海军司令部门前,两排仪仗队士兵挺直站立,红色地毯从码头一直铺到司令部大门。高级将领们身着礼服,肩章在晨光中闪闪发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海平面上。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投向远方。
在朝阳的金色光芒中,号的轮廓缓缓显现。银灰色的舰体划破平静的海面,没有传统舰船的黑烟,没有震耳的轰鸣,就像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驶入港口。
海军司令赵德明上将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方,这位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将军,此刻双手竟微微颤抖。他举起望远镜,仔细打量着这艘创造奇迹的舰船,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报告司令,副官小声提醒,舰船即将靠港,请准备迎接。
赵德明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军装领口。在他身后,数十名海军将领也都难掩兴奋之情,互相交换着激动的眼神。
号平稳地靠上码头,整个过程精准得如同钟表机械。当舷梯缓缓放下时,码头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振舰长第一个走下舷梯,向赵德明敬礼:报告司令!号圆满完成救援任务,顺利返航!
赵德明紧紧握住李振的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他身后那个年轻的身影。张飞还是穿着那身朴素的工作服,正低头检查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仿佛周围热烈的场面与他无关。
张顾问!赵德明大步走上前,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代表海军全体官兵,向你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张飞抬起头,略显困惑地眨了眨眼:感谢?我只是完成了系统测试。
这句轻描淡写的回答让周围的将领们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赵德明用力拍着张飞的肩膀:好小子!还是这么实在!走,带我去看看这个改变海军历史的奇迹!
在众人的簇拥下,赵德明登上了号。当他踏进焕然一新的舰桥时,不由得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指挥中心。
这...这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号了。他抚摸着光滑的控制台表面,语气中充满惊叹。
张飞调出系统界面:基本结构没变,主要是动力和控制系统的升级。
基本结构没变?赵德明指着全息投影上的数据,航速提升百分之五十,续航能力提升...这是多少?我都算不过来了!
理论上可以无限续航,张飞平静地解释,实际使用中需要考虑设备损耗。
这句话让随行的将领们再次震惊。海军后勤部长忍不住问道:无限续航?那我们的补给体系岂不是要彻底改革?
张飞点点头:是的。未来舰队的作战模式都需要重新规划。
赵德明在控制台前坐下,手指轻轻划过触摸屏:让我看看这艘船在救援中的表现。
张飞调出航行数据记录。当台风中的各项参数显示在屏幕上时,将领们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气。
在这种海况下保持二十八节航速?
拖带另一艘船穿越台风区?
能源消耗只用了储备的百分之二十?
一个个数据让这些见多识广的海军将领们都感到难以置信。赵德明更是激动得站起身来,在舰桥里来回踱步。
这意味着什么,你们明白吗?他突然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这意味着我们的海军将实现真正的远洋存在!意味着我们的舰队可以抵达世界任何角落!
作战部长立即接话:是的司令!如果所有主力舰都装备这种动力系统,我们的全球部署能力将提升数倍!
后勤部长已经开始在平板电脑上计算:按照这个能耗标准,我们现有的补给船队规模可以缩减百分之七十,节省的资金可以用于装备更新...
装备部长更是激动得声音发颤:更重要的是隐身性能!在雷达上几乎看不见,声学特征微弱,这简直就是潜艇的水面版!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兴奋。只有张飞依然保持着平静,偶尔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
赵德明注意到张飞的反应,好奇地问道:张顾问,你在记录什么?
系统运行中发现的几个小问题,张飞头也不抬,推进器在高速转向时效率损失百分之三,控制系统响应延迟零点二秒,还有...
停停停!赵德明笑着打断他,在你眼里这些都是大问题,但在我们看来,这艘船的表现已经堪称完美了!
张飞微微皱眉:完美是不存在的。只有不断优化。
这句话让赵德明肃然起敬。他转向其他将领,正色道:听到了吗?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我们也要有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参观完舰桥,赵德明又来到机舱。当看到那个集装箱大小的鲲鹏之心时,他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外壳。
就这么个小东西,他喃喃自语,改变了整个海军的未来。
动力长立即汇报:司令,在十多个小时的台风航行中,核心温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输出功率波动不超过正负百分之零点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