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科考船的船体在风浪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倾斜的角度已经超过十五度。甲板上的海水随着船只的摇晃不断冲刷,几个船员紧紧抓着栏杆,脸上写满了绝望。
号的舰桥内,李振舰长紧盯着监控画面,声音急促:他们的船体撑不了多久了!必须立即转移人员!
张飞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快速滑动,调出实时海况数据和分析模型。当前浪高八米,风速每秒三十米。直接靠帮救援风险太大。
那怎么办?李振舰长急得额头冒汗,我们的救生艇在这种海况下也放不下去啊!
张飞已经调出另一个界面:采用远程救援方案。启动高压悬浮索道系统。
随着他的指令,号舰艏缓缓升起一个特殊的发射装置。一道闪着蓝光的索道精准地射向探索者号,在两船之间架起了一条稳定的通道。
这是什么技术?导航军官惊讶地看着那道在狂风中纹丝不动的索道。
基于电磁悬浮原理,张飞一边调整参数一边解释,索道周围形成稳定的磁场,可以抵御风浪干扰。
第一批救援无人机沿着索道平稳滑向探索者号,送去了救生装备和医疗物资。紧接着,特制的救援舱开始运送科考队员返回。
探索者号的船长通过视频通讯,声音哽咽:太感谢了!我们还以为这次真的要葬身大海了!
张飞检查着救援舱的运行数据:运输效率比预期低百分之七。需要优化舱体设计。
李振舰长听着这番对话,忍不住对穆青山低语:都这种时候了,他还在想着优化系统。
穆青山却露出赞赏的表情:这才是真正的专家。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忘改进。
救援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浪头打来,探索者号的船体发出刺耳的金属撕裂声,倾斜角度骤然加大到二十五度。
不好!他们的船体可能要断裂!李振舰长惊呼。
张飞立即调整救援方案:加速人员转移。同时启动船体稳定程序。
只见号侧面伸出数个机械臂,对准探索者号船体关键部位喷射出特殊的泡沫材料。这些材料迅速凝固,形成临时支撑结构。
这是什么材料?动力长好奇地问。
快速凝固复合泡沫,张飞专注地监控着喷射过程,可以在三分钟内达到钢材的强度。
果然,探索者号的船体倾斜速度明显减缓,为人员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科考队中有一名老教授突发心脏病,情况危急。随队医生通过视频求助: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心脏复苏,但船上设备在风浪中损坏了!
张飞立即调出医疗设备清单:启动远程医疗支援系统。
一个特制的医疗舱通过索道迅速送达探索者号。舱内装备了完整的心肺复苏设备和远程诊疗系统。号上的军医通过高清视频指导抢救,实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
二十分钟后,好消息传来:患者心跳恢复!生命体征稳定!
舰桥内响起一片 relieved 的叹息声。李振舰长擦着额头的汗水:张顾问,您这准备得太周全了!
基本预案而已。张飞已经开始分析医疗设备的运行数据,远程诊断系统的延迟还是太高,需要优化。
随着最后一名科考队员安全转移到号,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张飞的表情却依然严肃。
探索者号上还有重要科研资料和样本,他调出科考船的内部结构图,不能就这样放弃。
穆青山皱眉:可是船体随时可能沉没,太危险了。
张飞已经在控制台上输入一连串指令:采用无人救援单元。给我五分钟。
数台特种机器人通过索道进入探索者号,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指挥下,迅速收集重要的科研资料和设备。整个过程高效而精准,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援队。
这些机器人太聪明了!观察着监控画面的军官惊叹道,它们居然能识别出最重要的科研样本!
张飞淡淡解释:预设了科研设备识别算法。基本原理并不复杂。
当最后一批科研样本安全运回时,探索者号的船体已经开始解体。巨大的船身在风浪中缓缓下沉,最终消失在海面上。
获救的科考队员们站在号的甲板上,望着曾经的工作平台沉入海底,不少人流下了眼泪。
老教授在医护人员的搀下来到舰桥,紧紧握住张飞的手:年轻人,谢谢你!不仅救了我们的命,还保住了我们多年的研究成果!
张飞轻轻点头:这是应该做的。您的身体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他转向医疗官:准备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注意心脏功能监测。
看着张飞安排得井井有条,穆青山忍不住感叹:你这考虑得比专业救援队还周到。
接下来的返航途中,号展现了惊人的舒适性。即使在风浪中,舰体依然保持平稳,让经历惊魂的科考队员们终于能够安心休息。
厨师长特意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医疗团队为每个人进行了详细检查。更让人惊讶的是,张飞还安排心理医生对科考队员进行心理疏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