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荒野密会,交接真迹底稿
初夏六月十五的晨光,透过永定门外高粱河畔的芦苇荡,在枯黄的河床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墨苏按墨竹的指引,踩着露湿的草丛前行,每走三步便俯身观察 —— 昨晚的露水未干,若有埋伏,定会留下脚印。果然,在离五里亭还有十步远时,他瞥见第三丛芦苇的茎秆有被人触碰过的痕迹,断口新鲜,显然是暗哨藏身之处。
“寒砚?”
亭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墨苏抬头,只见石凳上坐着个清瘦老者,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磨出毛边,手里握着本线装的《梅花易数》,封面题着个 “墨” 字 —— 是父亲当年常用的笔迹。老者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风霜,目光却如炬,直直看向墨苏的腰间:“你父亲的‘清白砚’,还在?”
墨苏心中一震,快步走进亭中,从怀中摸出那方砚台,砚底 “行诡道,守初心” 的刻痕在晨光下清晰可见。老者伸手抚过砚台,指尖在刻痕上停留许久,眼眶微微发红:“我是墨竹,你父亲当年的同僚,我们曾一起在江南查三爷党的贪腐案。”
“墨竹先生?” 墨苏想起戴铎曾提过的父亲旧友,声音带着颤抖,“我父亲的冤案,您知道多少?”
墨竹叹了口气,起身走向亭外的高粱河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他沿着河床边走边说,“你父亲当年收集到三爷党挪用漕粮的铁证,本想通过粘杆处呈给康熙,却没想到被人出卖,证据被毁,还被扣上了‘通敌’的罪名 —— 出卖他的,就是如今八爷党在粘杆处的暗桩,代号‘烛影’。”
墨苏的心脏狂跳,握着砚台的手微微用力:“那‘烛影’是谁?”
“现在还不能说。” 墨竹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一座废弃的磨坊,“底稿在那里,我们先完成交接,再谈其他。”
磨坊的木门早已朽坏,推开门时发出 “吱呀” 的巨响,扬起一阵灰尘。磨坊中央的磨盘长满青苔,墨竹绕到磨盘后,弯腰转动水车的轮轴 ——“咔嗒” 一声,磨盘底部弹出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个用油纸包裹的包裹,油纸外还涂着层蜡,防水防潮。
“这是联名信的真迹底稿,你在醉白池拓印的那份,四爷已经看过了。” 墨竹将包裹递给墨苏,“但你不知道的是,信上签名的三十七名官员中,有十二人是四爷党安插的‘影子官员’,他们的签名是假的,用来混淆八爷党的视线;还有九人是中立派,被八爷党胁迫签名,只要我们稍加施压,就能让他们反水。”
墨苏接过包裹,拆开油纸,里面是几张叠得整齐的澄心堂纸,纸上的墨迹泛着淡淡的光泽 —— 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八爷党特用的西域 “乌金墨”,与他在醉白池见到的一致。信末的签名中,有几个名字他格外熟悉,都是朝中有名的清官,想来就是墨竹说的中立派。
“那十六名铁杆八爷党,四爷打算怎么处理?” 墨苏问道。
“先放着。” 墨竹走到磨坊的窗边,警惕地看向外面,“这份信现在不能曝光,四爷要等八爷党把‘立贤’的声势造得最大时,再将信呈给康熙,同时让那些中立派反水,让八爷党措手不及。你的任务,就是去江南,查清八爷党与蒙古部落的联络点,同时…… 策反苏云漪。”
“苏云漪?” 墨苏想起那个总在暗中帮他的女子,“她到底是什么人?”
墨竹转身,从袖中摸出张纸条:“她原名顾云,父亲顾宪成是江南有名的文人,因参与编纂《南山集》,被康熙以‘谋逆’罪处死,全家流放。苏云漪被八爷党的人买下,训练成谍者,表面为八爷党效力,实则一直在寻找为父报仇的机会。她帮你,不是偶然,是因为你父亲当年曾想营救顾宪成,只是没能成功。”
墨苏心中一暖,难怪苏云漪总在关键时刻帮他,原来两人还有这样的渊源。他握紧纸条,忽然想起父亲案卷中提到的 “顾姓文人”,原来就是苏云漪的父亲。
“那我该怎么策反她?” 墨苏问道。
“用顾宪成的遗物。” 墨竹从怀中摸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个 “顾” 字,“这是苏云漪小时候戴的,她父亲死后,被粘杆处的人收藏,你把这个交给她,她自然会信你。”
墨苏接过玉佩,触手温凉,玉佩边缘有细微的磨损,显然是常年佩戴所致。他将玉佩藏进怀中,又看向墨竹:“先生,我父亲当年,真的是粘杆处的‘执笔者’吗?”
墨竹点点头,目光变得悠远:“你父亲是个正直的人,当年加入粘杆处,就是想查清三爷党的贪腐案,还江南百姓一个公道。可惜,他太相信身边的人,才会被‘烛影’出卖。” 他顿了顿,看着墨苏,“你现在的处境,和你父亲当年很像,身边的人,不能全信,包括我。”
墨苏心中一凛,刚想追问,就见墨竹从袖中摸出一封密信,信封上盖着四爷的私印:“这是四爷给你的亲笔信,他说,你已是粘杆处的‘青衣校尉’,权限提升,可直接向我汇报。但他也说了,‘弃子’有时是必要的,你要做好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墨苏传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