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结识工坊老编修,套取核心编目
三爷府的朱漆大门前挂着两盏大红灯笼,烛火映得 “和硕诚亲王府” 的匾额发亮。墨苏跟着佟老编修走进府时,正赶上戏班在庭院里唱《长生殿》,丝竹声混着宾客的谈笑声,飘得满院都是。穿锦戴缎的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廊下,手里端着银质酒盏,话题却离不开《古今图书集成》—— 准确说,是离不开《编纂名录》里的 “待补” 名额。
“佟老,您可来了!” 穿二品补服的江宁织造曹頫迎上来,手里把玩着一块和田玉佩,“听说您手里的庚字号卷快校完了?我那‘总校官’的名头,可得劳您多费心。”
佟老编修捋着胡须笑:“曹大人放心,您那五千两‘敬献’,三爷都记在心上呢。等下月庚字号卷定稿,保管给您添上。” 他侧身让墨苏上前,“这位是作房的陈账房,字写得工整,我带他来见见世面。”
曹頫扫了墨苏一眼,没放在心上,转身又和其他官员谈笑 —— 在这些权贵眼里,一个 “账房” 不过是个伺候人的角色,不值得多费心思。墨苏却暗自攥紧了袖中的锦盒,曹頫的名字他在父亲的卷宗里见过,当年父亲弹劾曹寅侵吞库银,曹頫正是曹寅的侄子,如今接掌江宁织造,想必也和四爷党有牵连。
“别往心里去。” 佟老拍了拍墨苏的肩膀,“这些人眼里只有‘名录’,谁都瞧不上。咱们去那边坐,有你爱喝的杏仁茶。”
两人走到偏厅的小桌前,桌上摆着蜜饯、点心,一壶杏仁茶还冒着热气。佟老倒了杯茶递给墨苏,压低声音:“方才曹頫说的庚字号卷,记的都是江南盐道、织造的官员,他们‘敬献’的银子最多,三爷最看重。你要是能帮我把这些卷的草稿誊抄清楚,将来我在三爷面前提一句,给你谋个‘协理账房’的名头,比现在体面多了。”
墨苏心中一动,这正是他等的机会。他连忙躬身:“能为佟老效力,是小人的福气。只是小人怕字写得不好,污了名录的稿子。”
“你那馆阁体正好,工整清楚。” 佟老从怀里摸出个小本子,翻开给墨苏看,“这是庚字号卷的草稿,你先瞧瞧。” 本子上是佟老的笔迹,记着 “曹頫,五千两,考语:可用,待补总校”“刘墉(江南盐道),三千两,考语:慎用,暂记协校”—— 每一行都对应着官员姓名、“敬献” 金额和三爷的考语,这正是《编纂名录》暗册的核心内容!
墨苏飞快扫过页面,将关键信息记在心里,表面却装作懵懂:“原来名录里还记这些?小人还以为只记编书的人呢。”
“外行人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佟老收起本子,喝了口茶,“编书是幌子,拉拢官员才是真的。你没瞧见,今晚来的官员,一半都在名录‘待补’栏里挂着,都是想借三爷的路子往上爬。”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这草稿你得小心保管,不能让旁人看见,尤其是鄂尔泰的人 —— 他总想着把自己的亲信塞进名录,跟我抢着校稿呢。”
宴会过半,墨苏借口 “去方便”,溜到偏院的角落。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油纸,用指甲蘸着嘴里的唾液(临时替代密写药水),在油纸上快速记下:“庚字号卷:曹頫五千两(待补总校)、刘墉三千两(暂记协校),考语分‘可用’‘慎用’,暗册由佟老掌草稿,真本带回府。” 写完后,他把油纸折成小块,塞进院角老槐树下的砖缝里 —— 这是他与夜枭约定的临时交接点,明日一早会有人来取。
回到宴席时,正撞见鄂尔泰和佟老争执。“庚字号卷该由我来校,你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别记错了金额。” 鄂尔泰的声音带着不耐烦。
“我校了三十年的书,还能记错?” 佟老脸色涨红,“这是三爷交给我的差事,轮不到你插手!”
墨苏连忙上前打圆场:“佟老、鄂大人,小人有个主意。佟老眼神不好,小人可以帮佟老誊抄草稿,抄完后再请鄂大人核对,这样既不会出错,也显两位大人和睦,岂不是好?”
鄂尔泰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一个账房也敢插嘴?”
“这主意倒不错。” 三阿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端着酒盏,“就让陈账房誊抄,你二人分别核对,省得总吵。”
有了三爷的话,鄂尔泰虽不满,也只能应下。佟老感激地看了墨苏一眼,低声道:“今晚多亏你,以后誊抄的事,就拜托你了。”
离开三爷府时,已是子时。街上的灯笼大多灭了,只有巡夜的更夫提着灯笼走过,梆子声 “咚 —— 咚 ——” 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佟老一路都在说古钱币的事,从 “秦半两” 讲到 “唐开元”,兴致勃勃。墨苏趁机取出袖中的锦盒,递了过去:“佟老,小人前几日在古玩店淘到枚‘崇宁通宝’母钱,知道您爱这个,特意带来给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墨苏传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