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 新设的“战后安置营”中,医生为俘虏治伤,妇人送来热粥。 一名帝国俘虏哽咽:“我……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敌军……” 惊雷营士兵拍他肩膀:“现在你见到了。我们不是敌军,是你们该投奔的归处。” 旁边孩童递上一块粗饼:“叔叔,吃吧,我娘说,饿着肚子的人,不该打仗。”
林烨立于韩虎遗体前,亲自为他合上双眼。 “将韩虎将军的遗体,以三军统帅之礼收殓,”他下令,“择吉日,送还帝国。” “为何?”萧月瑶问,“他可是我们的死敌。”
林烨望向远方,声音低沉:“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将军,不是权臣的走狗。 我们打败了他,但不能侮辱他。 北境要立,不仅要靠刀兵,更要靠道义。 若我们连死者都不敬,又何谈守护生者?”
赵铁柱肃然抱拳:“属下亲自护送,确保灵柩安然入关。”
三日后,北境举行“战殁者祭”。 不分南北,不分敌我,所有阵亡将士之名,皆刻于“英魂碑”上。 林烨亲自主祭,焚香三炷,朗声道: “你们为国而战,为命而搏,皆是英雄。 北境不记仇,只记恩。 愿你们魂归故土,安息长眠。”
雪狼部营地,老猎人巴尔对族人说: “韩虎是名将,三十年未败。可他败了,因为他的朝廷,早已失了人心。” 少年问:“那我们呢?” 巴尔指着远处的棱堡与学堂:“我们有田种,有书读,有家守。这样的北境,谁能败?”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一名妇人抱着婴儿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正在修渠的民兵,轻声道:“我男人在前线,可我不怕。因为我知道,他守的,是我们以后的日子。”
议事厅中,众将齐聚,气氛却异常凝重。
巴图抱拳:“林帅,韩虎已死,帝国边军崩溃,淮南空虚,是否趁势南下,直取京都?”
林烨摇头,目光如炬:“胜一场仗,不等于得天下。 我们打的是守护之战,不是征服之战。 若我们攻入京都,烧杀抢掠,那我们和当年的帝国军,又有何区别?”
他缓步走向地图,手指划过北境、淮南、江南: “整顿军备,巩固防线;兴修水利,开春耕种;安置俘虏,抚慰民心。 我们要让北境,成为乱世中唯一的光。”
萧月瑶轻声道:“这光,终将照亮整个天下。”
赵铁柱沉声补充:“已有三支民团自愿编入惊雷营,雪狼部、铁犁部、青川部,共三千人,愿为北境死战。”
林烨转身,眼中泛起微光:“好。从今日起,北境不再只是防御,而是——新生。”
数日后,落马坡战场已清理完毕。 阵亡将士立碑,分南北两列—— 北境将士碑前,鲜花簇拥,孩童每日来献野菊; 帝国将士碑前,也有人默默献上酒壶与干粮,那是被俘的帝国老兵,祭奠同袍。
赵铁柱率军护送韩虎灵柩南下。 途经江南,百姓自发跪送,哭声一片。 有人喊:“韩帅!我们不是不想活,是活不下去啊!” 灵柩缓缓而行,仿佛载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在北境, 春雪初融,柳条抽芽。 孩童在新修的学堂外奔跑,朗朗书声随风飘荡: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林烨立于高岗,望着远方。 朝阳升起,照在棱堡的旗帜上,照在新耕的田垄上,照在每一个挺直脊梁的百姓脸上。
名将陨落,北境大捷。 但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那是一场关于民心、道义与未来的战争。
而北境,已握住了光。
【后记:史官笔录】
后世《北境志》载: “落马坡之战,韩虎败亡,帝国精锐尽丧,三军夺气。北境以弱胜强,非恃利器,实得民心也。 自是役后,天下始知:大胤之亡,非亡于兵,而亡于政;北境之兴,非兴于武,而兴于仁。”
史官评曰: “韩虎死,忠魂不灭;林烨胜,仁义始兴。 一败一胜之间,乾坤易位,非天命,乃人心尔。”
(第六十八章完)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