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北境骑兵竟从山后杀来?”帝国将领刘崇岳大惊失色,“他们怎可能如此之快?这山路,连步兵都难行,骑兵竟能奔袭至此?”
未等反应,赵铁柱的惊雷营也已抵达海岸线,就地布防,以岸防炮台为掩护,用飞雷炮轰击靠近岸边的敌舰。炮火精准,数艘战船中弹起火,被迫后撤。
海陆夹击,形势逆转。
郑沧澜见时机已至,猛然挥下战旗:“出港!近战火攻!”
海狼营战船如黑鲨出海,利用小船灵活的优势,贴向帝国大船。水手们投掷火药桶,点燃火箭,一时间海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一艘帝国战舰因火药舱被引燃,轰然爆炸,碎片四溅,海面被染成赤红。
“撤!快撤!”刘崇岳惊恐下令。二十艘战船仓皇后撤,狼狈不堪。
此战,帝国水师损失战船五艘(含旗舰“镇海号”重伤),重伤七艘,伤亡八百余,被迫撤回南方港口。而北境守军伤亡不足百人,星火港完好无损。
此战首次实现陆上机动部队与海上舰队的协同作战,开创北境“立体防御”新纪元。
风骑营的快速驰援,证明了骑兵可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支援沿海战场,极大拓展作战半径。
“星火-黑山坳-星星峡”应急响应体系正式建立,成为北境战略防御的基石。
港口虽小,却是北境通往东海、连接外域的唯一出海口,未来将承担贸易、航运、军备运输重任。
此战后,林烨下令:加速建设星火港,扩建码头,增设炮台,修建船坞,设立“海军学堂”,将其打造为“北境第一海防要塞”。
飞雷炮在远距离精准打击中表现优异,尤其适合山地与海岸防御,被将士们称为“山神之眼”。
雷公炮的威力震慑敌军,一炮可击穿三层船板,被尊为“海神之怒”。
郑沧澜以少胜多,战术灵活,被林烨擢升为“海军提督”,统管北境所有水上力量。
海狼营将扩编为“北境水师”,开始设计与建造更先进的蒸汽动力战舰,代号“铁鲨计划”。
帝国原以为北境“只知守土,不识海权”,此次惨败使其震惊,南方朝堂震动,主战派势力受挫。
有大臣上奏:“北境已非昔日蛮夷,其机巧、兵法、协同,皆不可轻视,宜暂避锋芒,修内政,待时而动。”
林烨战后召集诸将,提出:“帝国靠海运输送粮草,供养边军。若我们能以海狼营袭扰其粮道,断其补给,南方必乱。”
“海陆联动,奇袭粮道”战略正式立项,由郑沧澜制定详细方案,风骑营与惊雷营提供陆上接应,目标:切断帝国东海补给线,逼其议和。
此战催生“移动炮兵支援系统”:将飞雷炮拆解,由骑兵携带,快速部署。
格物院开始研发“海岸观测镜”与“信号旗语系统”,提升海陆通讯效率。
林烨下令:研发“水雷”与“鱼雷”,用于港口防御与海上突袭。
星火港大捷的消息传回,北境百姓奔走相告:“我们也能打水战了!”
林烨下令:全境放假三日,设宴犒军,并在星火港立“海陆英烈碑”,铭刻阵亡将士之名。
民间开始传唱《星火战歌》:“铁骑踏浪来,飞雷破云开,北境男儿志,不教海寇来!”
【尾语】
星火港的烽火,不只是抵御了侵略, 它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北境的海洋之梦。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