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钢铁风暴,铁路动脉贯神州
五年规划圣旨一出,乾朝这台国家机器,瞬间切到建设模式。
司库连夜盘物资,钢铁、木材、水泥列清单,等各地来调。
兵部整理退役士兵名册,送工务司,方便招募人手。
全朝上下围着 “修铁路” 转,没一点拖沓。
之前应对西夷的资源,像开闸洪水,全往铁路项目涌。
汴梁官仓到地方工坊,马车接二连三,拉着铁钉木板赶路。
有的地方缺水泥,相邻州府直接调储备,一点不藏私。
大家都懂,铁路早通车,乾朝早变强,不计较眼前小利。
工务司官员捧规划图,精神抖擞像要上战场的将军。
有的刚从边疆回,没回家就带行囊出发,直奔负责路段。
临行前尚书拍肩:“路修不好,别回来见乾主!”
官员们点头,心里就一个念头:按时修通铁路。
格物院工程师比官员走得早,带最新测绘仪器赶去各地。
经纬仪擦得亮,水平尺刻度清,测距仪装木盒防磕。
这些仪器是格物院半年心血,比老工具准,工程师们很宝贝。
分十几个小组,去秦岭测山路、黄河边测河道,选最优路线。
秦岭深处,工程师踩没膝杂草,拿罗盘一步步走。
遇陡坡就手脚爬,衣服刮破也不在意。
每测一个点,红漆做标记,记数据反复核对。
“这里坡度大,火车爬不动,得绕弯。” 有人指图纸,大家凑着商量。
“以工代赈” 政策一贴,民工、退役士兵全来报名。
以前农闲民工没活干,退役士兵愁营生,现在有机会了。
招募点排队长,大家拿身份证明,怕报不上名。
登记小吏笔没停,胳膊酸了也高兴,人多好干活。
半个月召集数十万人,带铁镐独轮车,浩浩荡荡去工地。
民工天不亮出发,带干粮走几十里;退役士兵排队像在军营。
四条铁路线工地瞬间热闹,人多声杂汇成建设洪流。
管理官员看这场面踏实了:人多力量大,肯定能按时完工。
从中原平原到北境草原,从汴梁到江南,到处是铁路工地。
中原工地麦田旁,帐篷像白蘑菇,扎在路边山脚。
北境工地帐篷外挂风干肉,士兵出身的民工还早起跑步。
江南工地河边停小船,民工坐船去干活,飘着鱼米香。
每天天蒙蒙亮,工地就热闹,炊烟飘半空像薄纱。
民工拿铁镐铁锹排队去干活,路上打招呼说家乡话。
“嘿呦!嘿呦!” 号子声此起彼伏,砸石头抬木头时喊。
机器声、说话声混一起震天响,路过百姓驻足盼通车。
中原工地上,民工两人一组面对面,抡十几斤大锤砸石头。
憋着力气扬锤狠砸,“嘭” 一声石头裂缝,汗水淌脸上蒸发。
衣服浸透贴身上,老师傅拿棍子盯场:“砸碎点!路基稳才不塌!”
大家听着调整,每块石头都砸得符合要求。
蒸汽打桩机被马拉到工地,格物院新造的,大家围着看新鲜。
操作工加煤加水点火,没会儿蒸汽冒,机器 “突突” 响。
几百斤重的锤头,蒸汽推动下扬高砸地,震得地面颤。
钢桩被砸进地基,只剩小半截露外面,像柱子撑铁路。
打桩机操作工紧盯钢桩,握控制杆调锤头力度,不敢分心。
“慢点!别砸歪钢桩!” 老师傅旁边喊,怕出差错。
操作工赶紧调慢速度,钢桩变得更直。
大家都知,打桩质量关系路基稳固,半点不能马虎。
北境钢铁厂接任务,高炉日夜转,炉火映红夜空。
炼钢工匠三班倒,饭在炉边吃,怕耽误工期。
炼出的特种钢轨,又粗又结实,表面光滑没杂质。
钢轨炼好,工匠敲着听响,笑了:“好钢,能铺铁路!”
钢轨先经水泥路,用橡胶轮马车运,一次拉两根。
赶车师傅轻吆喝马,怕跑太快颠坏钢轨。
遇已铺好的小段铁路,用柴油机小火车运,一次运十几根。
运输虽麻烦,却没人抱怨,都知钢轨是铁路的骨头。
铺钢轨工地,老师傅吼声回荡:“校准!必须分毫不差!”
工匠趴在滚烫钢轨上,拿水平尺看气泡位置。
左边高就垫铁片,右边低就敲路基,慢慢调平。
还用经纬仪测直线度,确保钢轨直,怕影响火车运行。
遇大山挡路,军队抽调的爆破手上场,经验丰富。
先在山壁钻深直洞,装炸药包油纸防受潮,动作轻。
“大家后退!要炸了!” 爆破手喊完拉引线。
“轰隆” 一声,山壁炸出缺口,刚好能铺铁路。
碰宽河,桥梁工程师围图纸,商量架钢铁桁架桥。
这是格物院新成果,用钢少还结实,能承重火车。
工匠按图纸运钢构件,蒸汽起重机吊构件组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