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像是抓到救命稻草:“阿娇姐姐!孤是冤枉的!”
阿娇温声道:“殿下稍安勿躁,清者自清。”
王夫人插话:“翁主说得是。只是如今证据确凿,太子若一味强硬,恐对陛下不孝...”
“美人此言差矣。”阿娇转身看她,“正因要对陛下尽孝,太子才更不能认下这莫须有的罪名。否则陛下回宫,见爱子蒙冤,该何等心痛?”
王夫人语塞。
这时,一直安静站在旁边的刘彻忽然开口:“阿娇姐姐,若太子哥哥真是冤枉的,那诬陷他的人岂不是罪大恶极?”
四岁的孩子,问得天真无邪。
阿娇低头看他:“彘弟以为呢?”
“彘儿以为,该把诬陷之人都抓起来!”刘彻握紧小拳头,“尤其是那个写遗书的内侍,该好好查查他的家人!”
王夫人脸色骤变:“彘儿!休得胡言!”
阿娇却笑了:“彘弟聪慧。正巧,我昨日已请廷尉府查过了——那两个‘自尽’的内侍,家人早在半月前就离开长安了。”
殿内顿时寂静。
刘彻仰着小脸:“姐姐好厉害,怎么想到要查他们的家人?”
“因为他们死得太巧。”阿娇目光扫过王夫人苍白的脸,“巧得像是被人灭口。”
正月廿三,案情急转直下。廷尉府找到那两个内侍的家人——他们被藏在赵国使者的别苑中,正准备送往赵国。
与此同时,梁王八百里加急送来密信:赵王正在边境集结兵力,似有所图。
消息传回时,阿娇正在与窦太后对弈。
“将军。”阿娇落下一子,“外祖母,您输了。”
窦太后轻笑:“输得好...这一局...我们赢了。”
确实赢了。赵国的介入,让一切都明朗起来。
王夫人被禁足椒房殿,赵国使者被驱逐出境。而太子刘荣,虽然洗清嫌疑,却因“识人不明”被景帝申饬。
正月廿五,景帝銮驾回宫。第一件事就是到长乐宫请安。
“母亲病情可有好转?”他关切地问。
窦太后在阿娇的搀扶下坐起:“好些了...看见皇帝...就更好了...”
景帝欣慰点头,又对阿娇道:“这次多亏你机警。”
“阿娇不敢居功。”她垂首道,“全是外祖母教导有方。”
景帝深深看她一眼:“朕已下旨,赏你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谢陛下。”阿娇叩首,“但阿娇想求陛下另一件事。”
“讲。”
“请陛下准许阿娇开设女学,教导宫中女子读书明理。”
景帝怔住:“女学?”
“是。”阿娇抬头,“此次风波,皆因有人不明是非,被人利用。若宫中女子都能知书达理,明辨忠奸,或许就能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窦太后在旁道:“娇娇...说得是...女子读书...不是坏事...”
景帝沉吟片刻:“准奏。”
消息传出,朝野哗然。女子入学,前所未有。
馆陶公主忧心忡忡:“娇娇,你这是要得罪多少人?”
“母亲,得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任人宰割。”阿娇望向窗外,“我要让这未央宫中的女子,都学会保护自己。”
开学问日,来者寥寥。除了几个不得宠的嫔妃,就只有些低阶女官。
张沐来看她时,她正独自整理书卷。
“翁主不觉得失望?”
“为何要失望?”阿娇轻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她抽出一卷《诗经》,轻轻拂去灰尘:“再说,这本就是个幌子。”
“幌子?”
“女学只是个开始。”阿娇目光深远,“我要的,是建立一个属于女子的消息网络。”
张沐恍然:“原来如此...”
这时,一个小宫女怯生生地走进来:“翁主,奴婢...奴婢想读书。”
阿娇认得她,是永巷病舍中康复的宫人之一。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丑奴。”
阿娇端详着她清秀的眉眼:“以后,你就叫知书吧。”
小宫女眼眶一红,重重叩首:“谢翁主赐名!”
望着她退下的背影,阿娇对张沐道:“看,第一颗棋子已经落下了。”
夜幕降临,未央宫华灯初上。阿娇独自走在回长乐宫的路上,却在宫道转角遇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刘彻提着灯笼站在那里,像是已等候多时。
“彘弟怎么在此?”
“等姐姐。”刘彻举起手中的食盒,“彘儿新得了些江南进贡的糕点,特来送给姐姐。”
阿娇没有接:“彘弟有心了,只是我近来胃口不好。”
刘彻也不坚持,仰头看她:“姐姐的女学,彘儿能去听讲吗?”
“彘弟有太傅教导,何必来女学?”
“太傅教的是治国之道,姐姐教的...”刘彻微微一笑,“是生存之道。”
寒风掠过宫墙,吹得灯笼摇曳。光影明灭间,四岁孩童的眼中,竟有看透世事的沧桑。
阿娇终于接过食盒:“若彘弟真想听,明日辰时便可来。”
“谢姐姐。”刘彻躬身行礼,转身离去。
走出几步,他又回头:“姐姐知道吗?赵国使者离京前,去见过舅父王信。”
阿娇心中一凛:“哦?”
“使者说...”刘彻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棋差一着,满盘皆输’。”
望着那瘦小的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阿娇缓缓打开食盒。
精致的糕点旁,放着一卷竹简。展开一看,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
“赵国虽败,匈奴将至。”
阿娇合上竹简,望向北方漆黑的天空。
原来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喜欢金屋辞:凤弈未央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金屋辞:凤弈未央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