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解”,不是模仿着去爬山采野菜,不是体验没有网络的生活,而是真正看到并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喜乐与悲苦,是明白自己手中知识的份量。
知识,可能是像小禾这样的孩子,唯一能抓住的改变命运的绳索。
她点亮煤油灯,再次翻开剧本。
那些文字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变得沉重而具体。
拿起笔,她开始重新撰写人物小传,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这一次,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符号化的奉献者,而是一个真实、困惑、最终被生命的韧性所打动并选择坚守的活生生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谢观颐的变化悄然发生。
她依旧给孩子们上课,但不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体验”。她开始更认真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和困难,努力用更生动的方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她用自己的津贴,托向导下次出山时买回更多的文具和书籍。
她去看望小禾和阿婆的次数更多了,有时会带些容易存放的食物,有时只是陪着阿婆说说话,辅导小禾做作业。她做这些的时候,不再带着“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一种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关切。
张导敏锐地察觉到了她表演状态的变化。
在即将开始拍摄的第一场重头戏——女主角深夜在煤油灯下备课,想起某个困难学生而默默流泪的戏份时,谢观颐几乎是一条过。
镜头里,她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泪光,更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关切,有痛楚,有无力,但最终都化为一种更为深沉坚定的力量。
那不再是表演,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
拍摄结束后,张导露出了赞许的笑容:“谢观颐,你找到她了。”
谢观颐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她知道,她找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角色。
喜欢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过情关:影后的顶级情债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